-
24 MARCH, 2022
第五波疫情再度加劇情緒健康問題 香港小童群益會推抗逆「童」行計劃 支援家長及兒童身心抗疫
(2022年3月24日) 因應第五波疫情,全港學生家長齊齊提早放暑假,但在社交距離措施的限制下,兒童及青少年未能到戶外進行活動,而家長又頓失預算忙著為子女安排學習活動。面對這突然其來的變化,兒童被迫長時間留在家中難免會感到鬱悶,甚至出現負面情緒;對家長及照顧者的心理健康亦造成壓力。
了解更多 > -
02 MARCH, 2022
香港小童群益會與Instagram攜手推出「Instagram家長指南」 協助家長與子女展開溝通與對話 保護青少年網絡安全
(2022年3月2日)新一代的生活與學習模式,離不開使用電子產品、互聯網和社交平台,而家長往往希望了解子女的網上行為和動態,但卻無從入手。適逢今天是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日,一個旨在提升大眾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注的日子,香港小童群益會與Instagram攜手推出「Instagram家長指南」,協助家長了解 Instagram,並與子女展開網路安全的溝通與對話。
了解更多 > -
25 JANUARY, 2022
「幼童家長對川崎症的認知調查」 八成家長不認識川崎症 忽略相似特徵恐錯過黃金治療期
兒童發燒是常見的小兒疾病,家長們都可能習以為常。然而若果兒童持續發燒,後果卻可大可小。兒童持續五天發高燒正是川崎症的徵狀之一,此病症是一種急性系統性血管炎,亦是兒童最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病成因,最常發病於年齡五歲以下的兒童。根據醫院管理局轄下公立醫院的數字(不包括私家醫院/診症),過去三年每年約有200名兒童患有此病,而全球患者的數目有上升趨勢。若兒童患上川崎症而沒有及早發現和接受治療,可能會引致冠狀動脈瘤及動脈收窄,將會影響終身健康
了解更多 > -
03 DECEMBER, 2021
香港小童群益會「兒童早期介入」研討會 跨界別、跨專業交流 促進全人發展的重要性
兒童早期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良好的基礎對於兒童整體和長期福祉至為重要。作為以服務兒童及青少年為使命的機構,香港小童群益會一直致力為兒童和家庭提供優質的培育和教育服務,旨在讓兒童在關愛、滋養和正面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了解更多 > -
06 OCTOBER, 2021
「感創敢為 2.0 — 青年社會創新服務獎」2020-2021 參賽青年走入社區 超過200個創意點子 解決社會痛點
(香港 - 2021年10月5日)香港小童群益會與陳廷驊基金會共同策動的 「感創敢為2.0 – 青年社會創新服務獎」「今日點子.明日改變」點子發布及頒獎典禮已於10月2日在香港小童群益會總部順利舉行。七隊決賽隊伍即場向評審發表他們的點子方案,爭奪金獎殊榮。現場有超過100位嘉賓及觀眾見證金獎隊伍的誕生。
了解更多 > -
04 AUGUST, 2021
「唔OK?嗯,OK﹗」展覽 透視情緒困擾青年人的內心世界
(香港 - 2021年7月29日)「生活節奏可以慢啲,發呆都可以!」、「情緒困擾令自己不能返學,其實都好難受。最希望被家人明白、理解,聽吓我嘅心聲。」、「好想被人好好珍惜,好好感謝。」以上都是青年人的真實心聲。生活在節奏急速的香港,青年人及成人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壓力,自身感受往往被忽略,為精神健康帶來負擔。
了解更多 > -
20 APRIL, 2021
「兒童快樂調查 2021:希望感與快樂」研究發布會 快樂指數降至近年新低 疫情下負面影響嚴重
(香港 - 2021 年 4 月 16 日)過去一年多,2019 冠狀病毒疫情持續,經濟環境轉差,社會問題逐漸浮現。在抗疫新常態下,社會各階層都受到影響。兒童亦不例外,無論在學習、社交、情緒上都遇到不同的挑戰。本會一直關注本港兒童的快樂狀況,分別於 2008、2016 至 2019 年進行了相關的調查。本年度的調查以「希望感」為主題,探討現時香港兒童的希望感及其與快樂程度的關係,以及了解他們對未來的目標、規劃、信心和感受。有關調查於本年 2 月 22 日至 3 月 17 日以網上問卷及電話訪問形式進行,調查對象為本會 6 至 17 歲的會員。最後收回 755 名兒童的有效回覆。有關研究結果今天發布。
了解更多 > -
26 MARCH, 2021
同志青年及其家長精神健康研究發布會
(香港 - 2021年3月24日)親子關係的建立與維繫,在乎雙方的溝通、聆聽和支持。同志青年向父母透露自己的性傾向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家長亦需要時間去接受,雙方都存在一定的擔憂與心理壓力。蒙凱瑟克基金贊助,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性小眾研究計劃合作,進行一項關於同志青年及其家長精神健康的研究,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和需要。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