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童群益會本著「培育新一代攜手創未來」的宗旨,致力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方位服務。在2019年,超過半年的社會運動令香港社會氣氛緊張,經濟狀況轉弱,基層家庭經濟壓力隨之而增加,兒童及青少年在是次運動而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身心傷害。本會希望政府在2020-21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能夠增撥資源,提高兒童及青少年的支援,為基層及身處不利環境的服務對象及其家庭紓困。本會透過前線服務累積的經驗,向政府提出以下的建議。
1. 發展兒童及青少年正向及全人發展
1.1. 增加幼兒學校兼收服務的資源
政府一直致力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更在2019年施政報告增加「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名額,爭取達致「零輪候」目標。政府除了關注「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劃外,亦需留意現時幼兒學校兼收服務同樣需要改善。根據社會福利署提供的數據,在2016-17年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的平均輪候時間是13.5個月。本會期望政府對幼兒學校的需求一視同仁,撥款增加服務名額及專業治療人手,包括專職醫療人員、特殊幼兒工作員及社工的人手比例,以及相應的設備與訓練器材。現時幼兒學校兼收服務的名額為1,980,假設每名兒童每年增加撥款$15,000,預計每年所需金額為2,970萬元。
1.2. 增加大型遊樂場及冒險遊樂設施
本會致力推動增加兒童遊戲時間,鼓勵兒童自由自在玩耍,惟香港現時缺乏大型遊樂場,新興建的共融遊樂場遠離市區,現有的遊樂設施則過於著重安全性而欠缺挑戰性及探索性。本會建議政府藉著是次重新檢示現有遊樂設施為契機,增加大型的遊戲場地,進一步在多區興建大型遊樂場及冒險遊樂設施,吸引兒童多參與戶外遊戲,促進兒童全人發展。根據屯門共融遊樂場的興建費用,興建一個大型遊樂場的開支預算約2,800萬元。
1.3. 發展地區兒童康健中心,提供全面健康檢查
現有的地區康健中心著重服務區內的基層市民,提供多項諮詢服務及專科治療等,但18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未能完全受惠。本會建議政府在五個區域(九龍東、西、新界東、西及港島)另設地區兒童康健中心,為6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各式健康支援服務,包括全面生理及心理健康評估、運動教育、健康及發展監察,以及親職健康教育資訊等,提升兒童及其家人對健康正面生活及預防疾病上的意識及知識。有關預算可參照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其預算開支為1.55億元。
1.4. 擴大學生牙科保健服務範圍
政府提供的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只限於口腔檢查與基本的牙科治療,受惠學生亦只停留在小學層面上。有家長反映踏入換牙期的學童患上蛀牙時需要脫牙及戴牙套,但現時的服務只提供脫牙服務,因此需要到費用昂貴的私家牙醫診所就醫。另外中學生缺乏定期牙科檢查的福利,而坊間的相關牙科服務費用高昂,中學生因而拒絕尋求相關服務。相比定期檢查牙齒的小學生,中學生可能更容易患上蛀牙、牙石積聚等問題。本會促進政府正視學生的牙齒健康,加強現有服務,讓中學生仍能受惠於學生牙科保健服務,培養學生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根據政府提供的數據,2018-19年每個學童的診症成本平均為 1,095元,而2018年中學生人數為32萬,預計每年所需金額約3.5億元。
2. 支援弱勢社群,促進社會共融
2.1. 加強對基層家庭的資助
政府一直重視基層家庭及學生的需求,唯扶貧力度仍有不足。而最新之扶貧報告顯示,香港的貧窮情況有惡化的趨勢。計及恆常現金政策後,雖然兒童貧窮率較2017 年顯著下跌0.7 個百分點至16.8%。故此為確保對兒童扶貧的果效,除了即使學習津貼恆常化,在考慮基層兒童在學習仍需面對不少花費,亦無法參加長期課餘活動,本會建議政府增加學習津貼至$4,000,亦可考慮將大專生納入為受資助學生,減輕不同學生的財政負擔。政府亦可參考外國推行「機會卡」,提供活動津貼予基層兒童報讀長期興趣培育班,賦予每位學童發展潛能的機會。就增加學習津貼至$4,000的計劃予90萬學生,預計每年所需金額會增至36億元。
本會至2013年開始推動「i100 電腦贈學童培育計劃」至今,本會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費電腦、上網技術支援、培訓課程及「健康上網」輔導服務等,收窄數碼鴻溝,鼓勵學童自主學習。本會今年推行的「數碼能力躍動計劃」即將完結,本會促請政府重啟「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向基層家庭提供長期的電子學習支援,以免基層學童的學習機會被剥削。參考本會計劃的開支預算,預計每年所需金額約160萬元。
兒童的免疫力較弱,受感染的機會高,家長每年在孩童醫療開支相對大,為基層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本會建議政府參照現有長者醫療券的計劃,增設每年2,000元的「兒童醫療券」,讓學童可以選擇在私家診所及早治療,亦可減免前往公營醫療的急症室或門診,對公營醫療系統造成負擔。根據政府的統計,現時18歲以下兒童的數字約100萬,預計每年所需金額為20億元。
2.2. 加強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課後託管支援
針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課後託管需求高企,現行的課餘託管導師未必掌握如何應對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服務未能切合學童的需要。全港現時的課餘託管服務一共取錄約2,000個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本會建議政府增撥資源予提供相關課餘託管服務的單位,增加招收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誘因,改善人手比例,包括聘請託管導師及助理。現時課餘託管的導師與普通學生的比例是1:8或以上,本會建議師生比例改善至1:3最為理想,預計每年所需金額約4,900萬元。
2.3. 推行性小眾青少年支援計劃
社會的負面標籤令到不同性傾向及跨性別的青少年及其家長都承受著不少的歧視及壓力,容易令其產生精神健康問題。本會建議政府參考本會提供的「性向無限」計劃,透過獎券基金推行為期三年的性小眾及其家人的支援計劃,為有需要的青年人及家庭提供支援,包括輔導服務、尊重不同性傾向者的教育等,協助青少年在多元及和諧共融的社會環境健康成長,預計三年所需金額約1,200萬元。
3. 提升兒童、青少年及家庭的精神健康
3.1. 支持社會工作者,協助修補社會撕裂
社會運動持續超過半年,香港人的情緒受到不少的影響,特別是活躍於運動中的青少年精神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本會期望政府支持及重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加強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支援,支援同工向有需要的兒童、青少年及他們的家人提供情緒輔導,向被捕青年提供協助,重建青年人對自身及社會的信心。本會建議政府增撥資源予社福機構,令機構進一步完善現有服務,增加人手及加強同工的訓練,如本會的網上支援服務「夜貓Online」與「青峰網」社區支援服務計劃,維持服務質素以協助修復社會氣氛,預計每年所需金額約1,000萬元。
3.2. 加強精神健康專業服務人手及訓練
本會一直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問題,在增加現有服務的力度同時,本會建議政府加強對社工的支援,包括提升同工敏感度的基礎訓練,以及推動精神復康社工的專業資格培訓。基礎訓練的主要目的為加強前線同工對情緒困擾的青少年及家長狀況的認識,及早介入去支援。另外現時缺乏精神復康社工的專職訓練,本會促請政府設立相關專業資格,投放資源在專業培訓上,鼓勵同工進修去專門處理兒童及青少年復康服務,確保精神病康復者能接獲得最適當的訓練及服務。如政府去年預留每年5,000萬元作為精神健康推廣和公眾教育計劃的數額,每年提供予社會服務機構培訓資助所需金額約5,000萬元。
4. 推動青年工作及積極公民參與
4.1. 增撥資源予國際青年交流計劃
青年發展委員會一直推動青年工作,當中內地及國際的交流計劃的受惠學生人數在每年都有顯著的上升。不少基層學生都期望出國作更深入的交流機會,但國際交流團費用高昂令學生卻步。根據民政事務局提供的數據,2019-20年「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的預計參加人數為1,540,而「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及「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則預計有23,100位學生受惠,可見參加國際交流的青年人數遠低於內地。本會建議政府在大力推動內地實習及交流的同時,增撥更多預算在海外交流團,包括每年增加1,000名國際交流團的名額,以及開辦「國際實習資助計劃」,鼓勵青年人把握機遇,拓展國際視野。依據民政事務局2019-20年預算開支,預計一年所需金額約2,300萬元。
4.2. 設立新的電子資訊及溝通平台,積極與青年對話
青少年在近月的社會運動中擔任積極的角色,對政治的訴求比過往踴躍。然而,施政報告仍然提出以過去的手法及策略作為推動青年工作。事實經過去的數月的社會事件,對青少年而言,正式的公民參與活動如諮詢會已經不合時宜。為了化解社會矛盾,本會建議政府以是次社會活動為引子,推動青年的公民參與,積極以不同的形式聆聽及收集青少年聲音,並建立新的電子資訊溝通平台,在「不留名」、「不篩選」、「不帶前設」的前提下進行討論,貼近青年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令他們更容易及更願意向政府發表意見。本會期望政府能夠虛心聆聽、回應及接納不同政治立場的意見,重建有效的溝通,預計平台設立及管理每年所需金額約1,000萬元。
5. 提供家庭支援與培育
5.1. 提供針對性的家長教育及支援
根據本會於本年進行的「兒童及家長情緒狀況」調查,顯示家長在面對子女學習壓力下,自身的壓力及情緒問題非常大,加上最近社會事件有機會衍生不少家庭問題,故支援家長處理情緒困擾的需要不容忽視。本會相信除了處理情緒困擾兒童的技巧外,照顧家長的需要同樣重要,以促進家庭和睦。參考去年施政報告政府增加額外撥款予家長教師會聯會及學校家長教師會的措施,本會建議政府增加資源及鼓勵相關的服務團體加強家庭支援服務,推動家校社合作及加強家長教育,預計每年所需金額約5,000萬元。
6. 其他
6.1. 增加兒童與青少年相關的社福設施
政府將於2020年開始購入物業作社福設施。據勞工及福利局在2019年5月各立人會提交的報告,政府計劃在18區購入共158個福利設施,包括5座特殊幼兒中心、1座特殊幼兒中心暨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等。本會期望政府能夠進一步增添有關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的設施,在5個區域(九龍東、西、新界東、西及港島)宜設置最少一間兒童精神健康服務中心,惟現時政府未有計劃在九龍東地區設置相關設施,故建議政府增加最少一間位於九龍東中心。參照即將在深水埗落成的特殊幼兒中心暨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預計所需金額約2,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