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4年8月25日)由香港兒科醫學會構思、鵬程慈善基金贊助,聯同香港小童群益會共同籌劃及推行的「兒科醫學會鵬程奮進堅毅獎學金2024」,旨在鼓勵本港患有長期病患、有特殊教育需要或來自基層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以堅毅的精神克服自身困難,為自己未來繼續努力。頒獎典禮於2024年8月25日在香港萬麗海景酒店進行,頒發獎學金給總共190名得獎兒童及青少年。其中20名「卓越成就獎學金」得獎者(分別來自10間小學及10間中學),每人可獲得港幣 $20,000獎學金,而另外170名「潛力發展獎學金」得獎者(分別來自55間小學及115間中學),每人則可獲得港幣 $15,000 獎學金,用於與學習有關的支出或購買訓練器材,以及追尋夢想。
據統計,今屆獲得「卓越成就獎學金」的得獎者中,有超過50%是長期病患者或基層兒童,有45%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而獲得「潛力發展獎學金」 的得獎者中,則有超過30%是長期病患者或基層兒童,超過60%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
香港大學兒科研究發布會 提升大眾對兒童身心健康的關注
同場亦會舉行香港大學兒科研究者發布會,就「守護兒童身心健康」分享各項研究結果。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醫生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三年的新冠疫情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盼透過發布研究結果,提升大眾對兒童身心健康的關注,並推動及早介入和預防性支援,幫助社會識別高風險兒童。
研究以「正向身心指數」為基準,調查疫情期間幼稚園至初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發現幼童在疫情的壓力下,身心健康狀況都受到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他們升讀小學這個重要階段。在疫情期間,幼稚園學生的「正向身心指數」相比疫情前明顯下降;而初小學生的「正向身心指數」則在復課後有所改善。其中,導致兒童「正向身心指數」下降的因素與不正常的體重、過長時間的靜態活動及情緒不佳有關。
獲得各業界支持 獎學金支援基層兒童及青少年追夢
是次頒獎典禮獲得各業界支持,陣容鼎盛,包括鵬程慈善基金創辦人鍾志平博士、香港兒科醫學會贊助人梁愛詩女士、香港小童群益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黃穗博士,前行政會議成員梁智鴻醫生、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醫生、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先生、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先生、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社會福利署署長李佩詩女士、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香港兒童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醫生、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醫生、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郭美均醫生、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劉翀先生,以及愛望基金創辦人鄭志剛博士。
此外,頒獎典禮亦邀請了國際著名演員梁朝偉先生致辭及頒獎,勉勵190名得獎兒童及青少年。為引發更多人關注及支持弱勢兒童及青少年的需要,梁先生不僅慷慨捐出港幣三百萬元資助今屆獎學金,使受惠人數由上屆20名增至190名;更捐出私人珍藏趙無極的畫作,支持獎學金來年的經費,讓獎學金得以延續。同時,國際著名演員劉嘉玲女士亦會出席頒獎典禮,支持及鼓勵得獎兒童及青少年。
得獎者分享交流 勉勵兒童及青少年逆境自強
是次頒獎典禮盼望透過得獎者的分享,勉勵有長期病患及來自基層的兒童及青少年逆境自強,勇敢追夢,並把希望及正能量傳播。
其中一名得獎者陸浚諾患有一型糖尿病,平日需要自己「拮手指」、驗血糖及打胰島素針。由於他血糖過高或過低時會出現頭暈、思想不集中及手腳無力等症狀,因此他不能隨意飲食,並需要在每次進食前計算好食物碳水化合物份量,管控血糖。熱愛劍擊運動的他,自中學開始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比賽,並在多場比賽獲得佳績,包括在沙地阿拉伯的世界青少年錦標賽獲得個人銅牌、在巴林舉行亞洲青少年劍擊錦標賽獲得團體金牌,以及在香港分別取得全港U17和U20劍擊金牌及銀牌。為避免身體狀況影響劍擊表現,令家人擔憂,他每次出國前都會做好醫療藥物準備。他深信「當天父為你關了一扇門,同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更寬闊的門」,只要堅持正向信念,就能活出精彩人生。
另一名得獎者陳表謙是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他患有 VSD、small RV、肺動脈狹窄等疾病,自小長期往來醫院做檢查、覆診,甚至做手術。一歲時,他曾因心臟開胸手術差點喪命。由於他的右心臟發育不健全,血含氧量只能維持於84%左右,他未來有可能需要再次做高風險的手術。雖然表謙不能做劇烈運動,但他很擅長繪畫,更在不少繪畫比賽中獲取獎項。此外,他加入了學校劇社,在學校戲劇節奪得傑出演員獎。他形容每次站在台上都感到無比的快樂和滿有成就感,因此他希望能在這方面繼續深造,將來成為一名出色的導演,在大銀幕分享自己的作品。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所以他更把握每一天,以生命影響生命。他平日亦與家人一起做義工,用自己的經歷去鼓勵其他人。
得獎者葉采兒自小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骨」),骨骼脆弱易骨折,每次骨折都需要靠手術或打石膏復原。面對身體的限制,她從不放棄,反而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努力往目標進發。熱愛乒乓球運動的她,一直夢想能代表香港前往不同國家參加比賽,而為實現夢想,她每週都會參加由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舉辦的輪椅乒乓球訓練班,努力地練習。此外,采兒在其他方面亦十分優異,她不僅在音樂及朗誦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更曾代表硬地滾球隊在聯校比賽中取得第一名的佳績。
得獎者陳嘉欣從初中開始經歷父母離婚、家人搬遷、家庭經濟拮据、以及母親罹患癌症等各種困難,但她沒有被逆境打垮,反而學會主動尋求幫助,在老師和社工的支持及鼓勵下,積極參與學校活動,並透過打籃球釋放壓力,在困境中慢慢地適應過來。在母親接受治療期間,她除了承擔
起照顧家庭的責任,更建立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發揮正向能量。她的夢想是創辦非政府組織幫助遭遇困難的孩子,並利用運動培養堅韌精神和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這份堅毅不屈的精神亦使她在不同領域脫穎而出,她不僅是英華女學校籃球隊隊長及香港U18女子籃球隊成員,在不同比賽獲獎無數,她更曾擔任學社社長及體育委員會主席。
另一名得獎者吳卓恩自小患有輕度侏儒症,她自小透過學習游泳來改善身體情況,後來更參加「殘疾人運動員推廣計劃」,在香港體育學院接受訓練,盼望未來能成為全職運動員。憑著對游泳的熱情,以及堅韌的意志克服自身困難,卓恩代表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游泳隊在比賽中屢獲殊榮,包括於德國柏林比賽取得200米蛙泳金牌、英國阿伯丁比賽取得100蛙泳金牌、杭州亞運比賽取得100米背泳銅牌,以及英國比賽取得100米蛙泳銀牌等。她目前正在巴黎殘奧運動會進行比賽。
「兒科醫學會鵬程奮進堅毅獎學金2024」「卓越成就獎學金」 得獎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小學組:黎世平、蔡頌熙、梁愷敏、梁遠星、江昊正、文樂祺、陳智穎、陳梓令、方思穎、陳表謙
中學組:吳寶琪、陳嘉欣、李卓欣、李家誠、封雯馨、林旼駱、吳卓恩、葉浩明、冼家宇、陸浚諾
-完-
有關鵬程慈善基金
由鍾志平博士創立,一直積極支持不同地區的教育發展和各項相關工作,慷慨捐款,惠及不同院校。基金自成立以來,對積極學習的學生頒發獎學金,如多項設計獎學金、傑出學生獎等,分別向學業成績和全人發展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作出鼓勵。近年基金進一步拓闊捐助範圍,為基層及長期病患的中小學生提供獎學金,鼓勵他們積極學習、迎難而上。
有關香港兒科醫學會
由一群熱心的兒科專科醫生組成的專業團體,醫治兒童身體病患,並關顧兒童及青少年的全面成長及發展。
嗚謝:
場地贊助 – 香港萬麗海景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