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不只是佛誕公眾假期 更是國際家庭日
(2024年5月15日)為響應「國際家庭年30周年」,香港小童群益會將於5月15日「國際家庭日」舉辦《雪櫃暖說話 - 打開家庭心底話》互動導賞工作坊啟動禮,為長達一個月多的互動導賞活動揭起序幕。是次工作坊以關注家庭關係為主題,由本會社工於社區內舉辦一系列工作坊,收集了100多個家庭的雪櫃實例,成為香港家庭現況的縮影,並聯同 HASS Lab 以藝術策展方式呈現不同家庭的特質與狀況,以及本會在家庭工作上的發現,展示不同類型家庭的獨特性及需要。
今次展覽陣容鼎盛,現場除了有逾80個參加者出席,更邀請到主禮嘉賓香港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先生,BBS,JP、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譚穎茜博士、香港小童群益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林靜雯教授,MH、HASS Lab共同創辦人白雙全先生,以及香港小童群益會副總幹事陳碧輝先生主持開幕儀式。
香港小童群益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林靜雯教授,MH 在啟動典禮上表示:「家庭是每個孩子的第一個、亦是最重要的承托環境,香港小童群益會一直透過在社區上協助不同類型的家庭建立一個有利兒童成長的承托環境,包括為家庭製造更多優質相處時間、承托及強化家庭關係、鞏固家庭守護孩子面的能耐,並且陪伴家庭過渡不同的轉接階段及推廣家長自我關顧,成為孩子最強的後盾。」
香港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先生,BBS,JP 在致辭時表示:「現今家庭結構既多元化既複雜,因此我們更加要抓緊核心,以兒童福祉為根本,透過良好的溝通方式為孩子建立強大的心靈,讓孩子懂得怎樣在家庭及社會中與別人相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聯同109個家庭 推動家庭和諧及社區共融
今次計劃共有109個家庭參加工作坊,當中涵蓋不同形態的家庭及服務對象,包括核心、隔代照顧、離異、新到港、不同族裔、跨境、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及新手父母等家庭,藉此展示不同的家庭結構及家庭互動的多元性,呈現社區上各式育兒培青家庭的需要和不同形式的服務支援介入。
本會希望藉著今次互動導賞工作坊見證本會服務與各類家庭的相遇,展示本會服務的不同面貌、果效及核心價值,並且透過積極推動「家庭培育及支援」服務及連結社區伙伴,集結社會力量承托社區、鞏固家庭功能,與家庭攜手同行,凝聚家庭正能量。
工作坊:分享家庭獨特故事 讓家人聽見彼此的聲音
計劃以工作坊形式邀請參加者觀察家中雪櫃的圖像,嘗試解讀當中的意義,並與家庭成員合作設計理想中的雪櫃,以及製作雪櫃磁石貼,讓他們以具體的視覺方式表達對家庭的希望和祝福。配合社工的調和及介入,工作坊鼓勵家庭成員尋找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和聲音,了解其他成員的喜好和需要,以建立彼此尊重和連繫。
今次互動導賞工作坊整合了23場地區工作坊的成果,透過100多個家庭的雪櫃實例向公眾呈現家庭結構和互動的多元性,並展出象徵著參加者對家庭想像和寄望的理想雪櫃和磁石貼(守護家庭雪櫃小精靈),勾勒出一家人的共同願望,分享家庭的獨特故事。本會盼望透過是次的工作坊及藝術創作活動,讓參加者有機會回望其家庭的日常生活點滴,同時給予自己及其他家庭成員適度的關注、聆聽及回應,從過程中反思成員之間的互動與關係,給予自己空間建立依附與連繫。而陪伴相處、贈送禮物、付出行動,以上3種愛的語言在華人社會內更是可以透過雪櫃中的物品傳遞或保存。
家庭雪櫃互動裝置 集結多元家庭支援服務
工作坊場地設有7部家庭雪櫃互動裝置,代表社區7個類型的家庭,以呈現機構於社區內和不同家庭相遇的故事。機構亦將陸續舉辦互動導賞工作坊,邀請現場家庭觀眾動手創作守護家庭的小精靈,並稍後將這些家庭雪櫃散落到不同地區的社區中心,與不同的家庭互動。
雪櫃暖說話 - 香港藝術家白雙全從「雪櫃」看家庭關係
今次工作坊的教材和程序由合作藝術團隊白雙全及 HASS Lab 提供,其策展團隊透過參與「經驗整理聚焦聚會」,選取和收集部份家庭或活動的資料,並以家庭狀況、故事,作為展覽基調藍本,協助籌劃展覽。
HASS Lab共同創辦人白雙全先生表示:「最初與社工策劃工作坊時,我很想家庭能輕鬆自在地說出家中的瑣碎事,因此我們想起了雪櫃。每次打開雪櫃,我們總是能從一些日常用品中看到一家人的關係、各自角色和家庭結構。若雪櫃可以整理得更理想一點,家庭關係又是否能處理得更妥貼呢?」他指出今次工作坊主要分為兩部份,上半部份是陳述家庭的情況,參加者首先會溶解一顆藏了家人話語的冰塊,再分享自己在雪櫃冷藏的東西;而在下半部份,參加者會解凍一句家人難於啟齒的話,並由社工跟家庭分析各成員的角色和責任,將一家人的願望化成守護家庭小精靈,貼在雪櫃門上,每日祝福。
參與家庭分享
在分享環節,本會邀請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代表,分享他們家庭的獨特故事,以及本會家庭支援服務為其家庭帶來的轉變。
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兩位在職母親(Agnes及譚媽媽)除了是今次工作坊的參加者,亦是本會中心的恆常服務對象。兩位家長均認為中心服務提供了孩子一個舒適、愉快學習及包容友善的成長環境,為他們持續帶來正面的轉變;同時亦減輕了家長照顧孩子的壓力,使她們感受到被接納。而她們亦表示作為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照顧者能夠在社區內有一處「圍爐」互相支持的地方非常重要,這個「竇」能讓她們可同時兼顧育兒及自我關顧。
另外一位工作坊參加者是來自少數族裔家庭的沙芭,她們一家共有四兄弟姊妹。由於家庭經濟拮据及缺乏資源,中心服務成為了他們獲得社區資源及幫助的主要途徑,亦同時給予她們更多機會與華人社區接觸交流,協助她們融入社區及適應本地文化。她們表示中心服務招聚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讓他們感受被接納、需要及重視。沙芭亦分享因中心社工和爸爸建立信任關係,成功改變父親放寬一些少數族裔家庭的限制,例如容許她參加許多中心活動,開闊眼界。而她在社工的鼓勵下,更勇敢追尋夢想,成為一名社工回饋社會。
分享環節的其中一位初中青年人潔盈則認為社會應該多關心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特別是香港競爭大,青少年的日常學習經常承受很大的壓力。她表示中心活動讓她有機會和同齡的朋輩在非競爭的環境下相處,使她感覺自在舒服;與同伴一起參與不同的義工活動,更為她增添了不少生活滿足感。
而另一雙職家庭代表,媽媽Sandy表示非常欣賞中心的緊急託管服務,減輕了她於照顧子女方面的困難,對雙職家長甚有幫助。而作為自小在基層屋邨長大的丈夫,中心的活動除了陪伴他成長,亦給予他機會陪伴孩子成長。
服務支援全面覆蓋多元的家庭需要 致力強化家庭功能
隨著社會環境及家庭形態的轉變、本會服務接觸到愈來愈多不同類型的家庭。為提供全面及多元的家庭支援,本會除了發展嶄新服務,如幼稚園學校社工服務、網上青年外展服務隊、共享親職支援中心等,我們的「家庭生活教育服務」新手父母系列、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亦對處於不同轉接階段的家庭提供承托服務,包括育有升小、升中、DSE子女的家庭。
本會希望繼續透過家庭培育及支援服務,為個人及家庭提供有關家庭生活的知識、促進善意溝通的態度及技巧,協助家庭成員學習履行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提升他們解決困難的能力,以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鞏固及發揮家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