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於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持續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推出適合高小及初中生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積極加強學生認知,協助學校推廣精神健康。經歷新冠肺炎後復常的第一個學年,學生整體人際社交能力及朋輩連繫較以往弱,加上追趕學習課程;自開學初(9/2023)至今已錄得14 位學童自殺(截至26/10/23),情況令人婉惜及擔心。香港小童群益會一直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而本會對於今次政府提出加強學生「精神健康素養」亦深表支持,希望能向政府提出以下幾項關注:
1. 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持續嚴重
根據最新數據,過去3年中小學生共錄得71宗自殺輕生;而本地研究「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流行病學研究2019 - 2022」(HK-YES)亦顯示,只有約17%出現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正在接受精神或心理服務,有接近70%有精神疾病的青年沒有尋求任何形式的服務。根據本會中學駐校社工個案輔導服務數字反映,超過40%學生的主要問題與情緒及精神健康相關,學業壓力、人際社交與家庭關係往往也是問題的根源。因此,全方位的社區服務配對實在有需要加強。
2. 學校、社區及家庭三方得以配合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中重要的地方,除學習知識外,個人性格的塑造與解難能力的培養也是青少年重要的成長課。精神健康素養主要的成份包括對精神健康的認知、保持良好精神健康的方法及鼓勵有需要的人積極求助等。以往學校也會提供相關專題的講話或活動,或向特別關注的學生提供較深入的小組支援。本會建議學校推行「精神健康素養」項目,並將其納入常規課節,擴大受惠學生人數,以營造互相關懷的班級氣氛。本會相信加強同學及老師之間的情感連繫,是預防青少年自殺其中一個重要的保護因素。
青少年的焦慮或壓力來源有時也會來自學校環境,例如學業壓力、朋輩關係等。而社區服務正好為情緒受困擾的青少年提供一個青年人專屬、無標籤的一站式服務,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諮詢、評估及作出合適的轉介。面對情緒受困擾的青少年,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對於提升個人的精神健康素養也是十分重要。
3. 校本與社區協作 全面提升青少年精神健康素養
為加強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工作,本會正在籌備校本「精神健康素養」課程,以支援學校推動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除此以外,本會亦推行了多項關注青少年及家長精神健康的項目,旨在提升青少年、家長及市民大眾的「精神健康素養」。其中包括:
項目 | 目標 |
愛‧連繫 — 全港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運動 (4/11/2023) | - 鼓勵他們與身邊人連繫,並透過社區教育提升自我關顧意識,將「自我身心照顧」融入日常生活的實踐中。 - 提出「健康快樂5步通」:聯繫(Connect)、運動(Be active)、學習(Keep learning)、給予(Give)及察覺(Take notice)。 |
Project H.E.R.E | - 提供青少年精神健康的線上自助平台,鼓勵青少年抒發壓力和情緒,多關注身心及精神健康。 |
攜晴計劃(說不完的故事) | - 為受困擾而缺課的青少年提供情緒支援。 |
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 | - 打造青少年專屬空間,提供一個無標籤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模式。 |
家校齊家教系列 | - 透過家校協作,為家長提供一系列子女成長精神健康課程。 |
賽馬會「家.自在」計劃 | - 支持家長發展及重整身心整全健康,並提高社會大眾對家長身心健康的關注。 |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