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建議書

香港小童群益會秉承「培育新一代 攜手創未來」的宗旨,致力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方位服務,關懷他們的福祉和成長。本會期望《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內容可以推動關愛共融,扶助基層,營造兒童及青年友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可以發揮潛能及貢獻社會。本會就此提出以下有關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的建議:

1. 確保《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執行時有足夠支援配套

1.1 制定舉報決策工具

基於條例草案涵蓋多個不同專業,本會建議日後《舉報指南》應具備決策工具(Decision Tree),以協助強制舉報者按懷疑受虐兒童的受虐類別、特徵、背景、風險及保護因素等,逐步評估懷疑受虐兒童的嚴重及風險/危機,以作出更全面及客觀、準確的判斷。

1.2 增加及強化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在落實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時,有機會令到兒童住宿照顧服務需求提升,業界相關服務需要更多人力資源、培訓及設備。本會要求政府確保在條例生效時,必須有足夠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及相應人手配套,以免舉報後的懷疑個案未能有效妥善跟進,成為保護兒童工作的瓶頸。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然而,我們的服務形式和標準訂立於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未能完全適應現今的社會環境和兒童的需求。本會建議政府檢視「家庭式」和「住院式」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的長遠發展及規劃,重新訂立兩者之間的服務對象、目標、比例、地點安排、環境及設施配套。在照顧沒有至輕微行為問題的兒童上,應該加強寄養家庭、兒童之家、兒童院三者之間的分工及配合,以發揮個別服務的特色長處,並減少輪候時間,為兒童盡快安排到合適的住宿照顧,應付未來的需要。

本會呼籲當局盡快與業界商討《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檢討報告》的建議內容,訂立各項建議的落實順序及時間表,並預留足夠的財政資源,以確保有足夠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相應人手及設施配套,提升家舍的應對資源及能力,以免錯失及時處理個案的機會。

1.3 設立地區兒童館,提供支援家長及照顧者

兒童早期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本會過去數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推動「童亮計劃」,在地區開設兒童館,為嬰幼兒及其家長提供早期介入服務,

當中涵蓋健康、飲食營養、安全環境、育養質素及早期學習等五大範疇,促進嬰幼兒早期全人發展、協助家長或照顧者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營造健康愉快的成長環境。在「賽馬會童亮計劃第一期」中,兒童館更利用「健康成長」作招徠,吸引有特別需要家庭使用服務,為「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的服務對象,包括有情緒精神健康問題的家長、年輕父母、戒毒康復者家庭提供服務。評估研究結果顯示有關服務對改善親子關係、親職能力感、家長壓力、兒童情緒及行為問題等有顯著的成效,長遠有效提升家長照顧能力及保護兒童免受虐待。本會樂見政府檢討「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並建議為0至6歲的嬰幼兒設立地區兒童館,及早為育有嬰幼兒的基層及有特別需要家庭提供早期介入服務 ,作為超前的保護兒童策略。

2. 加強收集青年意見及參與公共事務

政府過往主要透過舉辦公開論壇、座談會等面對面的方式收集青年的意見和建議。然而,現今政府透過網上平台收集青年意見已經成為一個趨勢。本會建議政府建立一個開放、透明及公開的網上平台,讓青年得以發表自己對社會及政策的意見和建議,以促進政策的制定和改進。當有關的意見及建議達到一定人數的支持後,政府便透過青年專員或相關的政策部門回應及跟進。

跟進期間,政府可透過網上平台及以面對面形式回應青年的問題和疑慮,舉行網上論壇或聯同非政府機構、地區組織籌備地區活動,提供更多線上線下的議政機會,讓青年有更多渠道與政府官員進行互動交流,確保青年人的聲音真正得以聆聽及採納,制訂切合青年需要的政策。

本會建議政府積極開放更多數據和政策文件,加強與公眾的互動和溝通,以提高政策分析及議政質素。開放更多的數據和政策文件可以增加政府與公眾的交流,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使公眾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決策過程、政策目標和成效,並能對相關政策提出更具建設性的意見。此外,開放數據和政策文件還能促進學術界和專業人士對政策的分析和評估,提高政策的可行性。

3. 設立專為青少年而設的情緒支援空間

近年社會環境加劇青年精神健康問題,疫情和移民潮令青少年感到鬱悶、疏離和孤單,部份人難以入睡,又或與家人之衝突增多。針對青少年精神困擾問題,本會推行「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為受到初期情緒困擾的青年人提供早期介入及支援服務,並以創新的模式改變他們尋求協助的習慣,以提高個人認知能力、個人優勢及提升其整體身心靈健康質素。本會建議政府在各區開拓相關服務,為青年人提供自在、放空及舒壓的空間,同時亦能獲跨專業團隊之早及介入及支援。

4. 支援基層兒童成長發展

4.1 改善現行學童牙科保健制度

學童牙科保健服務現時只涵蓋小學生,計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直沿用至今,期間未有檢討及更新。本會認為政府有需要檢討及改善學童牙科保健制度,建議包括:(一)學童牙科保健計劃擴展至幼稚園及中學學童;(二)為所有參加計劃學童提供每半年一次的基本牙齒及口腔健康護理;(三)增加牙科衛生護理高級文憑及牙科治療高等文憑的學額,以擴充牙齒衛生專員人手,應付及改善學童牙科保健制度的需要。

4.2 擴展「共創明“Teen”計劃」,提供培育基層兒童及青少年發展多元學習的資源

基層學童一直因為資源有限,未有足夠的機會發展個人的潛能及培育非學術的能力。政府除了為基層兒童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之外,本會認為協助兒童發展興趣及正向的生活習慣同樣重要。本會多年來透過「携手扶弱基金」,善用友師推動基層學童建立自信,擴展生活圈子及視野;本會贊同及建議政府大力推動「共創明“Teen”計劃」,亦十分樂意共同參與此項目。此外,本會建議政府為貧窮家庭兒童發放「機會券」,為基層學童提供一定數額的學習津貼,以參與發展興趣/藝術/運動等培育課程,鼓勵基層兒童涉獵不同活動,以助他們發展潛能,加強貧窮兒童的個人資本。

5. 對「限制向對指定年齡層人士出售及提供煙草產品」有保留

《控煙策略諮詢文件》引述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於2021年的調查發現,有7.4%中一至中六學生曾經嘗試吸煙,而中一至中六學生的現時吸煙率為1.2%,可見社會各界(包括非政府組織、學校、教師、家長等)與政府通力合作防止煙害影響青少年的正面成果。另一方面,50歲或以上的吸煙者從2000年的231,300人攀升至2021年的294,200人,升幅接近30%。

政府在《控煙策略諮詢文件》中訂下在2025年把15歲及以上人口的吸煙率由2021年的9.5%降至7.8%。本會對「限制向對指定年齡層人士出售及提供煙草產品」的建議有保留,認為加强針對學生的煙害教育及宣傳,並將控煙及戒煙資源投放在年長的吸煙者身上,更能有效降低社會整體吸煙率。

香港社會復常後,經濟環境不景氣,社會各階層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會盼行政長官能在社會福利範疇投放更多資源,特別是基層的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協助他們度過難關,得以健康快樂成長。

-完-

返回頂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