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的現況及挑戰」意見書

福利事務委員會其下「監管保護兒童機構的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邀請團體就「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的現況及挑戰」表達意見。

香港小童群益會(本會)創立於1936年,屬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兒童服務機構之一。本著「培育新一代.攜手創未來」的宗旨,致力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方位服務,關注他們的身心均衡發展,推動社會營造兒童友好的環境。本會自1994年起投入「兒童之家」服務,至今開辦11間兒童之家,提供家庭式住宿服務予4至18歲因家庭問題而缺乏成人適當照顧之兒童。本會期望透過意見書,能夠對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的改善和發展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並期待能與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兒童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及相關服務的現況

香港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涵蓋了「家庭式」和「院舍式」兩種模式,根據2021/22年度的數據,共提供了3683個服務名額。「家庭式」服務,包含寄養服務和兒童之家,佔了58.6%的服務名額,而「院舍式」服務,佔了41.4%的服務名額,當中兒童院佔了11%。

兒童之家(4至18歲)及兒童院(6至21歲)的服務供給仍未能滿足所有需要的兒童。根據2021/22年度的數據,兒童之家每月平均輪候人數為363人,輪候時間長達4.6個月,而兒童院的每月平均輪候人數為52人,輪候時間為3.7個月。

另一方面,根據2022年9月的資料,約40至60%的服務使用者被評估為有特殊學習需要,而3至7%的服務使用者被認為可能有特殊學習需要,這些問題都需要專業的支援和介入。

增加資源去改善服務

本會自2019年9月起開始自行調撥增加兒童之家的資源,在家舍中試驗新的工作手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的改善措施包括:

  • 運用「創傷知情」工作手法;
  • 增加前線照顧同工,實行1:4的照顧比例;
  • 增加助理社會工作主任作為駐家舍社工;
  • 改善兒童之家的社工人手比例至1:16;
  • 增加臨床心理學家的服務;
  • 增加輔助醫療服務,例如為溝通能力較差的宿生提供言語治療服務;
  • 加輔導職系同工,並鼓勵原生家庭參與輔導;
  • 為不同職級的員工提供有系統且多元化的培訓。

這些措施的實施,使本會在過去的36個月中看到了明顯的效果。具體來說,本會透過「困難與長處量表」評估宿生的狀況,結果發現六成的宿生行為有所改善。這些成效讓我們深信,這些措施將能夠進一步改善我們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為需要這類服務的兒童帶來更大的好處。

進一步檢視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的發展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然而,我們的服務形式和標準訂立於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未能完全適應現今的社會環境和兒童的需求。

本會建議檢視「家庭式」和「住院式」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的長遠發展及規劃,重新訂立兩者之間的服務對象、目標、比例、地點安排、環境及設施配套。在照顧沒有至輕微行為問題的兒童上,應該加強寄養家庭、兒童之家、兒童院三者之間的分工及配合,以發揮個別服務的特色長處,並減少輪候時間,為兒童盡快安排到合適的住宿照顧,應付未來的需要。

本會亦建議設計更精細的評估工具,協助個案社工評估案主及其家庭的需要,並根據評估結果轉介至最合適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及安排跟進工作。

最後,本會呼籲當局盡快與業界商討「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第二階段檢討報告」的建議內容,訂立各項建議的落實順序及時間表,並預留足夠的財政資源,以確保有足夠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相應人手及設施配套,提升家舍的應對資源及能力,以免錯失及時處理個案的機會。

-完-

返回頂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