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接觸、重建互信、共同構建社會期望」意見書

「研究制訂長遠青年政策和發展藍圖小組委員會」邀請團體就議題“開放、接觸、重建互信、共同構建社會期望”表達意見。

香港小童群益會(本會)創立於1936年,屬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兒童服務機構之一。本著「培育新一代.攜手創未來」的宗旨,本會一直致力推動營造有利兒童及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為15-35歲提供不同類型的社會服務及青年發展活動。本會現就相關議題表達以下意見:

收集青年意見及公共事務參與

政府過往主要透過舉辦公開論壇、座談會等面對面的方式收集青年的意見和建議。然而,現今政府透過網上平台收集青年意見已經成為一個趨勢。本會建議政府建立一個開放、透明及公開的網上平台,讓青年得以發表自己對社會及政策的意見和建議,以促進政策的制定和改進。當有關的意見及建議達到一定人數的支持後,政府便透過青年專員或相關的政策部門回應及跟進。

跟進期間,政府可透過網上平台及以面對面形式回應青年的問題和疑慮,舉行網上論壇或聯同非政府機構、地區組織籌備地區活動,提供更多線上線下的議政機會,讓青年有更多渠道與政府官員進行互動交流,確保青年人的聲音真正得以聆聽及採納,制訂切合青年需要的政策。

本會建議政府積極開放更多數據和政策文件,加強與公眾的互動和溝通,以提高政策分析及議政質素。開放更多的數據和政策文件可以增加政府與公眾的交流,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使公眾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決策過程、政策目標和成效,並

能對相關政策提出更具建設性的意見。此外,開放數據和政策文件還能促進學術界和專業人士對政策的分析和評估,提高政策的可行性。

重建互信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早前指出,2019年反修例示威有超過一萬人被捕,三年間仍有約6,000名被捕人士未完成調查,正等候警方決定是否起訴他們,亦成為他們規劃前路的一大障礙1。無了期的等待,對他們本人、家人,以至整個社會都沒有幫助,甚至是折磨,長遠對政府亦沒有益處。現在正是一個適當時候告一段落,本會建議政府凝聚不同人士討論解決方法,達成共識,期望以一個寬容的方法去處理那些較輕微的罪行,盡快為香港復常、帶來希望和重建互信。

今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承認過去兩年流失約14萬流動人口,並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政策。香港社會在不同範疇正出現了不少空缺,當中不少是專業或中高管理層職位,這正好給留港畢業生入職及在職青年上流的機會,這些機會亦可為整體社會帶來活力和衝勁。大專畢業生人數在2009年至2019年間累計增加了34%,由每年41,000人增至55,030人。香港邁向知識型經濟發展,經理及行政人員、專業人員及輔助專業人員等較高技術的職位數目在1999年至2019年間大增約60%。然而,持學士或以上學歷並從事較高技術職位的工作人口比例在同期反而由88.6%輕微下跌至83.8%2。本地的畢業生質素絕對比得上外國,本會建議政府扶助本地畢業生及為他們創造就業前景,讓他們看見希望、相信政府為他們著想,令他們更加願意為香港服務。

青年是香港未來的希望,收集、聆聽、採納他們的意見有助鼓勵他們為社會作貢獻;協助他們解決上流的困難亦有助他們與社會重建互信。

-完-

  1. https://news.mingpao.com/ins/港聞/article/20230304/s00001/1677921136735/反修例6000被捕者-張國鈞稱交由執法機關決定何時處理完成
  2. https://www.legco.gov.hk/research-publications/chinese/2021issh33-graduate-prospects-20210812-c.pdf


返回頂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