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JANUARY, 2023

專題故事・在球場上揮灑汗水 女教練的籃球人生

在球場上揮灑汗水 女教練的籃球人生 

「籃球影響我嘅人生」,擁有球證牌、教練牌的一琪,從小六開始與這項運動結緣。球員在場上盡情揮灑汗水、球證靠着「金睛火眼」去判決、教練從旁指揮大局,籃球場上的多種角色,她都一一體驗過。一琪熟練地示範在手指上轉球,與我們分享她的籃球人生。 

/themes/bgca/static/images/bar_l.png
做球證改變我嘅性格,令我變得越嚟越大膽,越嚟越識得表達自己。 一琪,BGCA康山兒童中心女子籃球隊教練
/themes/bgca/static/images/bar_r.png

做球證改變性格 感謝社工姑姑鼓勵 

一琪小時候在何文田邨內的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中心長大,雖然中心現已拆卸,但美好記憶依舊,她雀躍地跟我們分享參與過的活動,「我7歲已經係BGCA會員,喺入面學跆拳道、跳繩、打乒乓球、玩桌遊等等」。要數印象最深刻的活動,莫過於做義工服務,當時中心設有獎勵制度,小朋友若幫忙收借玩具、整理圖書等,可以獲得獎卡來兌換獎品,吸引一琪參與。她笑指整個小學生涯,課餘時間基本上都在BGCA度過,認識到一班好友,留下美好記憶。 

那時候她個子瘦小、總是排在隊頭,從沒想過能夠加入籃球隊。直至小六時同學為「湊人數」拉她參與比賽,才初嘗籃球的樂趣。升讀中學之後,一琪對籃球的熱情有增無減,「中學體育老師馮Sir係我嘅伯樂,佢令我真正愛上籃球」。老師要求一琪和其他隊員在中三開始上球證班,了解球例之餘,亦可用此技能回饋學校。一琪指擔任球證改變她的性格,「我細個比較『鈍』,成日畀人恰,又唔太出聲,做球證影響我幾深,令我變得越嚟越大膽,越嚟越識得表達自己」。 


以擔任球證為契機,一琪認識了BGCA觀塘青少年外展隊社工鄧姑娘「姑姑」。當時姑姑為一班青少年舉辦籃球比賽,邀請一琪及其同學阿芝擔任球證。一琪數數手指,說自己當年只得20歲,初出茅廬「吹」比賽,試過誤判球例而遭到球員質疑,「試過畀人指住嚟鬧,話我係咪盲咗,當然會唔開心」。幸好姑姑立即出來「解圍」,完場後亦主動慰問她,給予支持和鼓勵,更邀請她於一年一度的同樂日擔任球證。一琪習慣每年都在同樂日與姑姑見一次面,笑言像是「拜年」一樣,「就算我幾忙都好,都會想抽時間參與」。 

由老師轉做籃球教練 帶領康山球員闖聯賽 

一琪縱然熱愛籃球,就讀大學時卻沒有想過以此為職業,只在課餘時兼任球證,賺取生活費。大學畢業後,一琪曾於學校擔任體育老師,卻有感工作困身,做了6、7年之後毅然辭職。在思索前路之際,她得知籃球總會開教練班,把心一橫試一試,結果順利拿到教練牌。 

人生兜兜轉轉又回到籃球場上,一琪現時擔任全職教練,除了執教中小學籃球隊及公開隊之外,還與社工Eric合作帶領康山兒童中心女子隊參與BGCA CARE籃球聯賽計劃。在努力爭勝的同時,一琪與Eric更想青少年學會團隊協作、與人相處,以及自我控制情緒的技巧。一琪尤其注重球隊紀律,每當有球員態度不認真便會嚴厲地指正,正好與Eric的角色互補。她坦言教練較少談及心理上的支援,透過觀察Eric與學生交流,自己也學到不少輔導技巧,能夠適時關心學生,「喺球隊入面Eric Sir似係爸爸嘅角色,而我就係大家姐」。 


談起康山隊一班「妹豬」,一琪形容她們「好努力、好乖、好鍾意打波」。雖然一琪目前與球員只練習數個月,但已培養出不錯的默契。一琪對她們有期望,盼在籃球聯賽中取得好成績,亦希望她們能夠感受團隊精神,與隊友一同向目標進發。 

從初出茅廬做球證遇上姑姑,到現時執教康山中心女子隊,一琪在人生不同階段,都透過籃球與我們有連繫。回望在球場上征戰的經歷,她慶幸在過程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能夠分享喜怒哀樂,一起努力打拼。現時她以教練的身分協助團隊磨合,盼令更多青少年找到「同行者」,互相支持與鼓勵。 

share:
返回頂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