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15年6月24日) 香港小童群益會與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譚巧蓮博士於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間,
在全港19間協作中學,向全體中六學生 (應屆中六文憑試考生)進行一項「全港中六學生生涯規劃及擇業取向」研究,以問卷形式,
旨在深入了解新一代年青人的:1. 職業選擇取向 2. 工作價值觀,以及3. 影響年青人生涯規劃及擇業取向的因素。
研究背景
2014/15正是特首施政報告提出注入額外資源,推動「商校合作」,並與非政府機構協作,加強生涯規劃教育元素
(career guidance & life planning education), 強化中學生升學與就業輔導的第一個學年。
研究結果
應屆中六學生的就業取向
1. 研究結果顯示,在2,256有效問卷中,84.6%應屆中六學生打算繼續升學,只有5.2%打算就業,餘下10.3%尚未決定。
這跟以往大部分本地研究結果相同,年青人在完成中學階段選擇就業的意慾不大,繼續升學便非常明顯。
應屆中六學生升學與就業選擇
2. 廿一世紀知識型經濟世代,年青人期望爭取更高學歷以應對社會要求,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研究結果顯示,
年青人確定自己的學業取向比例(76.2%) 高於確定自己的就業取向 (56.3%)。年青人的學業取向可能與就業取向不同。
3. 而且自我感覺學業表現越差的年青人,越未能確定自己的職業取向,選擇職業的目標、信心及決定亦越弱。
這都顯示生涯規劃教育及早在學校、家庭及社區推行,以及社會為年青人提供職前和在職培訓的重要性。
應屆中六學生的職業選擇
4. 年青人首選的5項職業為:
第1位 | 第2位 | 第3位 | 第4位 | 第5位 |
教育/老師 (9.1%) | 護士/救護 (5.6%) | 社工 (4.5%) | 酒店 (3.5%) | 空中服務/地勤工作 (3.1%) |
如果,把同類工作重新歸類為不同職業類型,結果顯示,年青人選擇的首5項職業類型為:
第1位 | 第2位 | 第3位 | 第4位 | 第5位 |
教育 (9.2%) | 設計及創意工業 (8.9%) | 護理相關專業 (8.3%) | 政府公務員 (6.9%) | 社工/心理治療 (5.7%) |
I. 從年青人希望投身的職業看來,值得留意:
甲、 廿一世紀,社會都擔心年青人工作上越趨短視、功利、責任感薄弱,似乎年青一代的職業選擇仍以恆常、
穩定、專業、有發展機會,及助人公共服務為首。這與他們的工作價值觀不謀而合。
乙、 在芸芸的職業類型中,不容忽略年青人對:
- 設計及創意工業 (包括不同類型的設計行業,以及戲劇/電視/電影等)
- 電腦/資訊科技/多媒體等的興趣
這些行業都是強調創新意念及多元化的工作。
II. 近年,香港社會都強調發展多元產業,在提升香港整體經濟競爭力之餘,亦可按年青人的就業興趣和職業
取向(技能)作深入及詳細計劃。
新一代年青人的工作價值觀
5. 按Elizur (1984)及 Elizur et al (1991)定義的24 項工作價值觀,年青人首5項重視的價值觀是:
表列1:受訪者的工作價值觀 (1-6) | ||||
數量 | 平均值 | 標準差 | 平均值標準誤差 | |
Co-workers 同事工作開心,容易相處 | 2254 | 5.15 | .916 | .019 |
Job Interest 工作能配合自己的興趣 | 2254 | 5.09 | .966 | .020 |
Supervisor 上司處事公正,處處體諒 | 2254 | 5.03 | .946 | .020 |
Security 工作的穩定性及安全感 | 2256 | 5.02 | .951 | .020 |
Esteem 工作受到尊重,獲得自尊感 | 2251 | 5.01 | .923 | .019 |
上述結果顯示,工作收入、福利、時間或晉升機會等,並非年青人最重要工作價值。
相反,一份有良好工作關係、受尊重、穩定,能發揮個人能力及興趣的工作,更吸引年青人。根據本研究的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的工作間人際關係、內在、外在及工作聲望4方面的價值觀,工作間人際互動及支持、
工作的內在動力、受認同及尊重都是年青人首要重視的價值觀。
新一代年青人的生涯職業目標及規劃狀況
6. 從學校到工作,年青人往往被指欠缺生涯職業目標及計劃。是次研究結果顯示,90%受訪者傾向表示有為自己
訂立生涯職業目標(career goal setting),只有10%傾向表示未有為自己訂立生涯目標。
7. 雖然,90%受訪年青人表示有為自己訂立職業目標,但表示沒有信心為自己作生涯職業選擇
(confidence in career choice) 的受訪者佔82.3%,沒有信心為自己作生涯職業決定 (career decision making) 的亦佔65%。
8. 研究結果顯示,年青人對自己的生涯發展是有目標方向、有自己的想法取向,但面對達到目標的多元
生涯選擇(multiple pathways)作決定時便欠缺信心。協助年青人認識自己,掌握行業及就業市場資訊,
發掘自己的技能及興趣,好為自己日後有信心作職業選擇及決定是生涯規劃的重點所在。
9. 整體而言,正因為大部分受訪者打算繼續升學,且欠缺信心為自己的生涯職業作選擇和決定,現階段表
示尚未確定自己的職業取向的受訪者佔41.2%,58%則表示已確定,但其中40.9%表示尚未進一步了解相關職業狀況。
新一代年青人在生涯職業選擇上最需要的支持
10. 在生涯職業選擇上,父母作為年青人成長及生命中重要的成員 (significant others),仍然是年青人決定自己未來生涯
職業取向的重要支援,佔62.5%。其次是政府在職業培訓上投放更多資源,佔53.2%。
11. 年青人的自我效能感 - 研究結果顯示,67.1%受訪應屆中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
研究發現年青人的自我效能感與:1.年青人的學業表現互為影響2.父母照顧模式息息相關。年青人的自我效能感影響
其學業表現,而學業表現亦影響年青人的整體自信。
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年青人,越未能確定自己的生涯職業取向,生涯擇業目標及為自己作生涯職業決定的信心亦越弱。
12. 年青人的自我效能感與父母照顧模式息息相關:
照顧 (caring parents) 及鼓勵型 (encouraging parents) 的父母,子女的自我效能感越高。相反,漠不關心 (indifferent parents)
或過分保護型(over-protective parents) 的父母,子女的自我效能感越低。結果,影響年青人的整體學業表現,以及為自己
作職業選擇及決定的信心。
13. 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社會環境、社會政策及社會價值觀3個元素。其中,受訪年青人認為社會環境的因素影響最大。社會環境指:社會是否有向
上流動機會、是否有理想的工作機會,以及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
研究結果反映年青人對香港社會經濟發展有觸覺與掌握,亦感受社會經濟發展及向上流動機會帶來的壓力。
政策及服務建議:
「全面多元、創意藝術、生涯師友、體驗職場」
(I) 全面多元的生涯規劃輔導
生涯輔導服務不應只局限於短暫及當下的升學就業輔導,應更全面地支援學生在生涯發展的需要,協助他們了解自我,發掘及發揮潛能,連繋及拓展與商界及有關機構的合作,安排認識職場、工作試工及實習計劃、生涯師友計劃等,以加深中學生對工作世界的認識,更具信心為日後選擇學業和事業作準備,從多元培訓中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
家庭環境
(II) 家長在生涯規劃上的角色
家長應以鼓勵型的方式管教 (Encouraging Parents) ,鼓勵子女不斷探索和嘗試,從經驗中吸取所學,承擔後果,從而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培養他們的自主和自我管理能力,讓他們有機會按自己的興趣和步伐追求知識,潛能得以盡情發揮,家長應支持子女按其興趣、能力和志向作出升學或就業決定。
社會環境
(III) 創意工業的培訓及發展
很多青少年有志投身創意工業,創意工業作為香港經濟發展的6項優勢產業之一,政府若能有系統地為中學生提供創意產業及藝術發展的培訓教育,並提供多元化的平台讓青少年展現其成果,如免租或優惠的市集及工作室,不但可加強青少年能力的發揮及展現,更有助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政府亦應致力支援擴闊創意工業的發展,造就更多配合年青人興趣與發展潛質的職位空缺。
(IV) 加強社會服務行業的發展
配合基礎教育質素的提升,及香港人口老化的需要,政府可加強教育、護理及社福等行業的發展,改善相關行業的人手比例,增加崗位數目,這都是青少年有志投身的行業,好使年青人能學以致用。
(V) 不同行業僱主提供中學生工作實習機會
16-18歲年青人在升學或入職前如能接受工作實習機會,能協助他們認識不同行業的專業能力要求和工作環境及文化特質,培養正確的工作態度及社交技能,對自己的生涯規劃選擇更有信心。
(VI) 生涯師友計劃(Mentorship)
工作實習如配合生涯師友計劃,更能加深青少年學生對不同行業專業、企業文化、公司組織運作的了解。生涯師友計劃重視學生與生涯導師的人際接觸,以生命影響生命,以過來人經驗輔助學生在生涯規劃上的準備和選擇。
(VII) 商、校及社福團體的跨界别合作
透過商、校及社福團體不同持份者攜手合作,以多元化手法推動生涯規劃教育,特別是那些學業表現和自我效能感較差,家長漠不關心或過分保護的學生,甚至中途離校者,有關生涯輔導工作,可由社工承接,提供適切的個人成長及家庭輔導,以輔助學生從學校到職場或職訓的過渡,過程中強化青少年的自我了解、生涯探索,及事業規劃與管理的能力。
工作環境
(VIII) 重視人際互動
企業文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素,年青人重視工作環境中的人際互動,期望得到尊重和認同,對工作表現的回饋,與同儕間的正面相處,亦期望上司能處事公正、體諒。因此,企業除提供外在工具性工作條件外,亦需營造正面的工作人際環境,以發揮青年人的工作表現。
(IX) 重視內在工作價值
年青人亦重視內在工作價值,期望工作能配合自己的興趣,工作受到尊重,獲得自尊感及認同感,亦期望能學以致用,發揮知識技巧。因此,企業需唯才是用,發揮年青人所長,注視青年人內在工作價值的滿足。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譚巧蓮博士(右)於發佈會上公佈研究結果。 | 祥益地產代理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歐嫣君小姐(右)以僱主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參與「Smart@Work 青年試工計劃」的經驗。 |
計劃簡介:
「SMART@WORK—青年試工計劃」
1. 計劃目標:準備
- 啟導參加者探索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
- 增強對工作世界的認識,開拓視野,擴闊職場選擇範圍
- 培養參加者的職志,做好職前準確,增加即將受聘的機會
2. 計劃內容
計劃推行日期:2015年5月4日至2015年5月30日
服務數目:50~60位
服務對象:
(i) 應屆DSE學生首選
(ii) 選擇中學生活後,即將投入職場的學生
(iii) 有經濟困難的在學青少年
3. 工作體驗之旅
個人潛能發展 自我認識 – 發掘個人強項 儀容及形象 – 形象及禮儀建立 | ||
職場預備 職場溝通技巧、履歷表撰寫、面試準備、職安健 「職場新一代」-去屆學員分享 體驗職場實況、工作須知 | ||
職場目標釐定 模擬面試 | ||
參加者到選定之工作單位進行實地面試 | ||
職前技能培訓 -科技零售 -幼兒工作 -高級餐飲 | -酒店業 -大學文職工作 -歐美時裝支援部門 | -地產營業員 -寵物美容 -社會服務 |
職志體驗(10天工作實習) 經驗整合及分享,短期跟進輔導 | ||
畢業禮總結會-邀請家長及企業義工參與,共同見證參加者的成長及參加者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