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2015年9月20日) 由香港小童群益會執行,香港大學畢業生策劃的「結伴成長計劃」於今天下午在香港大學陸佑堂舉行了新書發佈暨「結伴十載」慶祝活動。大會邀得孔慶熒及梁巧玲慈善基金孔桂儀女士、陳廷驊基金會執行董事鄒秉基先生、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副主席高志偉先生、香港小童群益會榮譽會長主席胡經昌太平紳士、香港小童群益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吳彥明醫生、香港大學發展及校友事務部總監徐詠璇女士及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總監周偉立博士擔任主禮嘉賓,逾300位青少年及其師友、家長、贊助人、香港大學校友、學校校長一同出席慶祝本計劃推行10周年。
督導委員會現任主席李宇俊先生及首屆主席陳帆先生均表示,本計劃得以一直順利舉辦,實有賴各界關心青少年成長的人士的鼎力支持及慷慨捐助,讓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延續及宣揚,青少年及師友間互相學習並結伴成長。而香港小童群益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吳彥明醫生表示,「結伴成長計劃」肯定了師友對計劃的推行及對青少年給予很大的支持及指導,不但讓青少年擴闊視野及社交圈子,更學懂與成年人相處,改善與家人的關係及建立正面的價值觀。主席吳彥明醫生對、家長、贊助人、香港大學校友、學校校長,以及督導委員會委員表達由衷的謝意,感謝他們於過去10年的無私奉獻和對青少年成長所作出的支持。
活動上,主禮嘉賓及一眾督導委員會委員為《結伴成長 青出於藍》新書進行發佈及「結伴十載」慶祝活動起動儀式,打開書頁喻意本計劃展開新一頁,邁向下一個10年。大會亦舉行了一個祝願行動,全場一同寫下對本計劃的願望,合力創作「結伴未來」的大型藝術品,嘉賓亦寫下對本計劃的期盼,希望未來有更多青少年受惠,把愛心延展及傳遞。
此外,大會更邀得「一人一故事劇場」以一種即興的互動形式表演,演繹師友間真摰的感情,讓在場人士一同重溫他們珍貴及難忘的片段。歷屆參與計劃的青少年亦展現才能,透過魔術、唱歌及跳舞表演表達他們參與計劃的感受,以及答謝每位支持他們的組群,特別是其師友,一直以來的鼓勵及陪伴他們成長。而在青少年的帶領下,全場一同大合唱,氣氛融洽。
「結伴成長計劃」由2005年服務至今已超過10年,現已舉辦至第13屆,多達1,400位師友及青少年參與,曾於天水圍區及觀塘區推展服務。計劃研究亦顯示約30%青少年會花更多時間與家人共處;約25%青少年的心理質素、自尊感及自信心、社交及情緒穩定性等心理指標有所提升,而孤單感則相繼下降;透過與藍朋的互動接觸,讓青友建立正面價值觀;藍朋於計劃中的參與,進一步強化社會不同人士的參與和回饋社會。
![]() | |
主禮嘉賓及一眾督導委員會委員為《結伴成長 青出於藍》新書進行發佈及「結伴十載」慶祝活動起動儀式 | 逾250位嘉賓及參加者慶祝「結伴成長計劃」10周年 |
![]() | ![]() |
全場合力創作「結伴未來」的大型藝術品,嘉賓亦寫下對本計劃的期盼,把愛心延展及傳遞。 | 歷屆青友才藝表演,載歌載舞,帶動全場氣氛。 |
香港小童群益會簡介
香港小童群益會創立於1936年,一直本著「培育新一代 攜手創未來」的宗旨,為兒童、青少年以及其家庭提供各類多元化的專業服務,培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為肩負未來的使命做好準備,建設更兒童友善的香港。
「結伴成長計劃」計劃簡介
「結伴成長計劃」是一項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師友計劃,由一群香港大學八十年代畢業生起動,其後由港大校友成立的督導委員會負責推展,香港小童群益會負責執行。藉著計劃能讓港大校友身體力行,結合大學設施和社會資本,為社會年輕一代的成長作出扶持。透過港大校友與有需要的青少年結連,建立友伴關係。藉生活分享及交流,達致雙方「結伴成長」的目標。 參加計劃的港大校友稱為「藍朋」,青少年則稱為「青友」,期盼青友在藍朋的輔助下能夠「青出於藍勝於藍」。
《結伴成長 青出於藍》新書簡介:
「結伴成長計劃」是由一群香港大學八十年代畢業生起動策劃,期望藉着計劃能讓港大校友身體力行,結合大學設施和人脈的支持,為社會年輕一代的成長作出扶持。透過這班港大校友(藍朋)與有需要的青少年(青友)連結,建立友伴關係,藉生活交流及互動,以達致雙方「結伴成長」的目標,更理想的是「青」出於「藍」!計劃至今10年,已成功配對超過七百對「藍朋青友」,他們的故事除了緣還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