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2015年9月19日)近年國際接二連三發生大小型災難,而本港亦連環發生家庭慘劇、自殺及他殺等暴力事件和悲劇。香港小童群益會於2013年10月開始,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展開了為期2年、專門針對5至21歲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創傷治療服務。經過2年的服務經驗累積,除了開拓了心理創傷治療的服務模式外,現時更肯定了這項專門治療服務的需要性,本會正進一步尋找服務的拓展空間。
在過去2年,有關服務共提供了65個個案治療、16個治療小組、8個訓練工作坊、2次專業研討會,同時亦出版了超過2000份公眾教育單張、提供超過300個公眾及專業諮詢,亦翻譯了一套由美國國家兒童心理創傷聯網〈NCTSN〉開發的《兒童及青少年需要與資源─心理創傷全方位評估工具》〈CANS〉,總服務人數逾3000人。
為了令公眾更認識心理創傷,並在香港推動心理創傷治療服務,今次研討會特意邀請了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心理創傷之精神健康普查特別工作組召集人胡潔瑩博士,到場介紹香港首個有關心理創傷的精神健康普查及對本土心理創傷治療服務的啟示。另外,本會亦邀請了由美國遠道而來的The Trauma Center at Justice Resource Institute 的Dr. Elizabeth Warner, Psy D.,到場就成長創傷的治療原則和手法作演說。而賽馬會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創傷治療服務的治療師亦會即席分享這2年來的服務經驗,希望參加者能在研討會上,深入思考創傷與復原這個主題,並一同經歷當事人如何走出創傷的過程。
主辦機構亦在研討會上,同時展出了《一起走過創傷的日子》一書。本書輯錄了6個個案故事,描繪了受過心理創傷的故事主人翁,如何與治療師和輔導員一起走過創傷,重建生命復原力的旅程。公眾人士如對該書有興趣,可致電28238646向有關同工查詢。
胡潔瑩博士(右四)和Dr. Elizabeth Warner, Psy D. (右三),與本會轄下的賽馬會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創傷治療服務團隊合照。 | 研討會在香港小童群益會灣仔總部舉行,吸引了逾百名治療師、社工、老師、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參與,亦有傳媒到場採訪。 |
胡潔瑩博士報告香港首個有關心理創傷精神健康普查, 以及就香港的心理創傷治療服務作解說和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