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港的競爭意識日趨激烈,不少家長都會將全副精神和希望投放在其子女身上,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故對其學業及管教尤其重視。在此氣氛下,香港的小朋友須面對多元的挑戰和巨大的壓力,甚至衍生出不少家庭和情緒問題。
香港小童群益會於2013年獲優質教育基金贊助,推行為期2年的「正向心理」學前教育計劃,讓轄下的4間幼稚園學生、家長和老師參與。計劃旨在把「正向心理」的元素融入學前教育及家長管教課程中,讓幼兒及家長學習正向的思考模式和溝通方法,建立正向積極的人生觀。計劃參考馬丁‧沙利文博士(Dr.Martin Seligman)提倡的「正向心理學」,以感恩、樂觀思維、正面關係及抗逆力4大元素,作為課程重點。
在今次的發佈會上,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學前教育及服務)岑麗娟女士分享「正向心理」學前教育計劃的特色,計劃以親子學習模式進行,如推行「健康快樂家庭天使」行動、親子繪本閱讀和家課練習等,以加強親子互動。另外,計劃透過老師和社工等跨專業的合作,各界別各展所長,助學童及家長建立正向思考和管教方法。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博士,同場亦講解「正向心理」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建議家長和老師應把握孩子此黃金期,以多元有趣的體驗小組活動,培養小朋友的正向心理,有助他們面對成長中各種挑戰。
為了解「正向心理」學前教育計劃的學童學習課程及家長教育校本課程效能,香港小童群益會透過量性研究和質性小組訪談展開探究。在量性研究中,人員成功配對前測及後測問卷,將服務使用者分為兒童實驗組〈213人〉、兒童控制組〈37人〉、家長實驗組〈76人〉和家長控制組〈160人〉。香港小童群益會經理(研究及發展)朱漢榮先生表示,經分析後,結果反映課程元素整體能支援學前兒童的情緒,紓緩其焦慮狀況。同時,計劃亦能提升家長的親職效能感、生命滿足感和生命豐盛及綜合自我效能感。而在質性小組訪談中,11位受訪家長皆表示計劃可幫助他們調節波動的情緒,調整對子女的管教的手法,從「知」、「情」、「意」三方面重整培育幼兒的理念。
在發佈會上,主辦機構更邀請2位參與計劃的家長,親身到場分享如何做個「正向」家長。同時展出《正向心理親子學習寶庫》一書,盼能將「正向心理」普遍應用到社會。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博士(左二)和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學前教育及服務)岑麗娟女士(右二)出席發佈會,講解「正向心理」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 當日有近百名老師、社工和家長等人出席發佈會。 |
參與計劃的家長黃太在會上分享計劃令她成為「正向」家長。2位參與計劃的家長,親身到場分享如何做個「正向」家長。同時展出《正向心理親子學習寶庫》一書,盼能將「正向心理」普遍應用到社會。 | 出席發佈會的嘉賓合照,展示《正向心理親子學習寶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