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 APRIL, 2022

重温精彩講座內容:專家教你疫下應如何照顧嬰幼兒

疫情肆虐,本港各行各業大受打擊,家家戶戶亦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當中,有幼兒的家庭精神壓力更加沉重。萬一幼兒不幸染疫或成為密切接觸者,家人應該如何自處?又可以如何照顧家中幼兒呢?

有見及此,香港小童群益會於2022年3月分別邀請三位嘉賓講者就不同題目舉辦講座,分別為「如何照顧幼兒染疫或為密切接觸者的需要」(嘉賓講者:香港兒科心臟學會主席張蔚賢醫生)、「如何應對幼兒及家長在疫情下的情緒支援需要」(嘉賓講者: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陳國齡醫生)、以及「如何應對特殊需要幼兒及其家長在疫情下的身心支援需要 」(嘉賓講者:中大兒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威爾斯醫院兒科副顧問醫生陳鳳英醫生)。

留意抗疫資訊,有需要時自行使用快速抗原測試

政府每天更新抗疫安排,市民應留意每天最新公布,或致電支援熱線1836115向醫管局或1833019向民政處查詢。如有需要,照顧者可自行為幼兒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但剛剛流過鼻血的兒童或患有容易出血的病症、正服食薄血藥、阿士匹靈等藥物的兒童,均不宜進行測試。家人可聯絡私家醫院或有關機構進行核酸檢測。

如快速測試結果呈陽性,有關家庭成員應避免外出,並邀請親友協助領取深喉唾液樣本收集包,以進行核酸檢測作覆檢。正進行「居安抗疫」人士,須即致電「居安抗疫」計劃熱線1833019報告。

症狀各有不同,照顧者應細心留意子女身體狀況

嬰幼兒感染新冠肺炎的病徵主要包括發燒38度或以上、咳嗽、四肢乏力、頭痛、喉嚨痛及聲沙、呼吸有低沉雜聲及流鼻水等。嬰幼兒亦有可能會發冷發熱、食欲不振、噁心或嘔吐。嚴重者更可能會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及手腳冰冷、甚至不省人事。照顧者應密切留意子女身體狀況。照顧者可到https://bgcacovid19info.padlet.org/caregiver/covidwecare查看嬰幼兒染疫健康監測表。

照顧初確或確診嬰幼兒 關鍵在於緊急與否

一般而言,一旦嬰幼兒初確或確診,照顧者應視乎他們情況緊急與否,從而作出妥善的安排。

需要緊急處理的情況包括: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神智不清、持續高燒、持續多於1-2分鐘抽筋跡象、每分鐘140-150下的心跳、心口痛或進食困難。一旦發現病童出現以上症狀,家人需盡快召喚救護車送院,或以其他方法儘快送病童到急症室。

若病童病徵較輕微的話,因目前醫院情況複雜,病童應留在家居抗疫。照顧者須記錄病童病徵開始的日期和時間、定時觀察及記錄幼兒的體溫、進食情況及大小便情況。除了留意病情轉變之外,照顧者應戴上合適的口罩。如兒童有嘔吐及脫水情況,可每隔5-10分鐘飲水或流質飲品。家中亦須保持空氣流通。病童應注意個人衞生,勤洗手。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正常飲食亦十分重要。家人不必勉強病童戴口罩,增加其不適。此外,家人須每天以消毒液清潔家居及病童玩具。如有需要,家人可預約專屬的士車隊(電話: 36934770)到「確診個案指定診所」求醫處理(有關診所必須預約,預約熱線:1836115)。

與染疫家人分開 以保障幼童健康

如家人不幸染疫,病人與幼童應儘量分開房間隔離、分開進食和分開使用洗手間。家中須保持空氣流通,打開所有非面向天井的窗戶。家庭各成員多洗手之餘,最理想可以用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尤其洗手間。

醫生建議看門口物品清單 藥物和抗疫物資同樣重要

家中應常備撲熱息痛和小兒止痛退熱藥,讓幼童在有發燒、頭痛等病徵下服用。成藥一般有標示相應年歲的服用劑量,依指示服用便可。另一方面,家中亦應準備好快速測試包、體溫計、兒童口罩、潔手液、消毒搓手液、清潔消毒用品等物資,為抗疫作好準備。 

病愈後照顧者切勿掉以輕心 4-8星期為關鍵日子

就目前情況而言,兒童在病愈後7日,經快速檢測呈陰性便可外出。兒童退燒後一般不會再發燒,但仍有可能出現繼發性感染,如扁桃腺發炎等,照顧者需要留意。有資料顯示,小朋友在染疫4-8星期後出現特別的炎症反應,令全身發炎,尤其是血管,情況與川崎病病情相似;可能會有眼紅、發高燒、出疹、呼吸不暢順 、屙嘔等情況,病情可能嚴重,家人需要多加留意。

如有需要,嬰幼兒家長可向本會家庭生活教育中心兒童中心 尋求協助。最後,本會仝人衷心祝願各位身心康泰、幼童健康成長。

share:
返回頂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