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ft_ico

我们前线同工与业界累积了多年的专业实务经验,在不同的成长处境中及早识别遇到困难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调整及设计更具影响力的服务与协作模式,连结社会上心繫孩子成长的各持分者,重置并善用社区资源,与服务使用者同行,陪伴成长,这是本会多年来所承传的信念。

刘翀    总干事
right_ico

感恩能加入香港小童群益会这个扎根香港88年的大家庭。这几年来,我见证同工在社区深耕细作,默默培育儿童及青少年成长,并透过各种儿童及青少年为本服务,协助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而我们与不同背景的合作伙伴交流时,亦总会重遇我们的「群益之友」,他们的童年与成长皆有香港小童群益会的足迹。小时候,我在公园玩乐之馀,也爱到本会图书馆,与阅读结缘。这些经历让我们更相信,孕育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建立安全成长环境、促进平等的发展机会,让儿童及青少年展现潜能、实践梦想、贡献社会,是我们持守儿童为本的价值与愿景。多年来,我们联繫社会上各持分者群策群力,一起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承托环境,为下一代创造幸福。

面对城市的急速发展,科技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关係,生活条件与成长环境出现更多不确定性与变化。对于在困境中成长的新一代,能享有适切与平等的成长发展机会,已不能仅仅从起跑线来衡量。成长是人生各阶段的「过渡」,每一个背后都交织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脉络,带来独特的挑战与期望。我们前线同工与业界累积了多年的专业实务经验,在不同的成长处境中及早识别遇到困难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调整及设计更具影响力的服务与协作模式,连结社会上心繫孩子成长的各持分者,重置并善用社区资源,与服务使用者同行,陪伴成长,这是本会多年来所承传的信念。

从近年本地与本会的各种研究,以及前线在地的观察与分析,不约而同地提醒我们,身处三类处境的服务对象社群——成长于高危家庭、具有特殊学习需要,以及一直受到情绪困扰的儿童及青少年——都是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社会持分者所关注的对象。要有效扶助资源与条件贫乏的下一代走出困境,精准介入与整合支援模式是非常重要。我们分析了过去累积多年的服务数据及观察,锐意更着力调整整体服务规划,集中对准以上三类处境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的需要,并整合本会0至35岁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各类服务,以三层介入支援及发展模式,从巩固儿童为本的成长条件入手,拓展多元发展潜能、强化及早识别高危与介入,以全方位推动儿童及青少年友好的成长环境。要有效达成此愿景,优化机构服务数据管理与服务结合,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成功因素,并在促成服务规划、人材发展、资源调配及跨领域策略合作上,创造更大的社会裨益。

数据管理、优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影响力,必须从提升地区服务规划与管理、用户体验、数码转型及专业人才培育开始。经过多年来不同岗位团队的用心经营与连繫,现时本会已扎根社区,在全港各区均设有服务点。如何重构与善用相关服务数据,透过系统化的检视、效能评估与实务智慧整合,呈现更具启发与前瞻性的儿童及青少年成长发展指标,从而丰富现有及未来服务设计与执行的专业内涵,是本会的着力点之一。无论是量化或质化数据,均引领我们的服务规划,使其更贴近服务对象当下与未来的需要,提升用户体验,指导专业培训与发展潜在领域,重塑机构人力与内外资源开拓的重心,并更立体呈现未来服务与社群福祉的所在。

让我们一起㩗手,陪伴儿童及青少年,越过高山低谷,共同为孩子们打造更加灿烂的生命蓝图。

返回顶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