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ft_ico

儿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盼望集结社会力量,陪伴家庭渡过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巩固家庭功能,凝聚家庭正能量。

陈黄穗博士,BBS,JP     执行委员会主席
right_ico

随着经济、社会及新一代家庭观念的转变,基层家庭,尤其是新手父母、离异以及育有特别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简称「SEN」)儿童的家庭面对着不少新挑战。我们心繫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的需求,持续关顾家庭及提供适切的及早介入支援,致力协助家庭逆境自强,保护儿童及提升家庭功能。


推动儿童早期发展 支援弱势及处身于不利环境的家庭

新手父母在迎接生命的诞生时,既充满着期待,亦同时面临各种亲职压力,例如育儿经验不足,以及身份角色的转变等。对于育有SEN儿童的基层家庭而言,情况则更加複杂;他们不仅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如医疗、教育等额外开支,更时刻忧心孩子的成长及发展。

为配合孩子的成长发展需要,本会「恩童计划」为处于不利环境的新手父母及其婴幼儿提供转介及实证为本支援服务,从家庭到社区服务点支援早期介入,让家长能够在跨专业团队的协助下,按月龄以游戏介入方式为婴幼儿提供优质刺激,建立亲子依附关係。 此外,本会的「家庭生活教育服务」亦以亲职教育为重点,提供家庭生活的知识、态度及技能培训,增进家长对孩子成长发展需要的认识,协助家长掌握培育子女的方法。


「家、校、社」携手协作 全方位承托不同家庭需要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当然不能缺少父母的陪伴。可惜的是,不少基层家长为维持生计,不得不牺牲亲子共聚时光,继而陷入在工作及家庭之间顾此失彼的困境。为此,我们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和儿童中心筑起社区支援网络,举办各式各样的亲子及社区活动,为不同家庭创造优质亲子互动机会,藉此促进亲子沟通,并协助家长充份发挥培育、教养及陪伴子女的角色。我们更扩充儿童课馀託管服务到多区中心,好让家长无顾虑地外出工作,改善生活。 

此外,针对育有SEN儿童的家庭,本会发挥「家、校、社」协作力量,推动学前儿童康復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提供到校服务、中心训练和社区支援。例如为家长提供教育、辅导及支援服务,提升他们的照顾技能及建立亲职观念;为学校设计合适训练方案,提升教职员识别和照顾有特殊需要学童的知识和技巧等。我们希望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承托家庭的需要,与家校同行,鼓励家长在亲职教养的路上向孩子展现其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在充满支持、欣赏及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及发展。 


培育家庭抗逆力 由家长好好照顾自己开始

拥挤的街道与车辆,昂贵的衣食住行,人与人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冲突⋯⋯以上种种的都市压力让今日的家庭倍感焦虑和压抑。当中,有夫妻深思熟虑后,决定分道扬镳,结束婚姻关係。本会「家‧自在」计划为家长提供合适的环境,好好爱自己,让他们在休息过后,带着自我关顾的力量,重新面对生活及亲职管教的挑战;而「家儿牵」服务则协助离异夫妻实践共享亲职,以「儿童为本」为基石,让孩子于家庭离异后仍能得到父母的关怀和照顾,健康成长。 


辨识高危家庭 为儿童建立安全成长的环境

本港近年虐儿个案数字持续高企,并有上升趋势;当务之急是辨识高危家庭,持续关顾及适切支援有需要的组群,培养正向的家庭关係,并积极推展保护儿童的工作。本会坚守「零容忍」原则及支持保护儿童的立法工作,致力加强家庭功能,提升家庭整体的幸福感。我们盼望与各方持份者共同努力,从儿童为本的角度出发,为儿童和青少年营造友好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凝聚社会力量 共创「儿童及青年友好香港」 

儿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盼望集结社会力量,陪伴家庭渡过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巩固家庭功能,凝聚家庭正能量。我们相信只要和儿童及其家庭并肩同行,用爱浇灌每一颗幼苗必定能见证他们的蜕变,共同缔造光明灿烂的「儿童及青年友好香港」。

返回顶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