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早前提出引入电话智能卡实名登记制度,以打击涉及电话智能卡的犯罪活动,展开公众咨询。本会秉持「培育新一代,携手创未来」的宗旨,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均衡发展,致力推动营造有利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本会认为新规例涉及不少需要使用电话卡的人士及行业,对社福界的影响亦非常巨大,促请政府重新检视有关制度,放宽当中的规限,以减低对基层人士及服务运作的影响。详细意见如下:


1. 基层市民的通讯权应受保障

储值卡按用量收费,不需与电讯商签署固定合约,对使用量不高或无法获得合适固网服务的基层家庭更为适用及灵活,取缔之后,对基层用家的负担构成影响,政府需要设计补救、支援措施,以免基层市民被排拒在电讯及通讯权利之外。


2. 增加个人资料外泄风险

储值卡主要于便利店、超级市场、路边摊贩当售卖,而新规例规定用户须提供身分证明文件副本作登记,惟本会认为以上零售点的店员未必有足够的能力、时间及器材,为顾客登记及处理个人资料,并将相关资料转交予电讯服务类别牌照持牌人。不法之徒亦有机会透过相关的登记程序,例如:使用钓鱼网站,骗取用户的个人资料作非法用途。本会建议为储值卡用户提供足够时间及安全可行的形式向相关营办商作直接登记,并设登记限期、停用条款及重启机制,以减低用户的个人资料外泄风险及日常生活影响。


3. 「实名制」政策及措施不宜影响社福机构服务运作

在信息密集、重视自动化的年代,企业需要以通讯及信息科技连系业务,社会福利界的处境是相同的。现时,社福界总部、服务单位、前线同工,经机构主管授权后,因工作需要是会持有多于一个工作电话号码,或需要共享工作电话号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用途:方便同工于办公室以外的地点工作、联系辅导服务中的案主、于非办工时间处理危机个案或突发事件、在个别户外活动中作紧急联系、供服务使用者作日常服务查询、为大型活动设置独立电话号码作通讯、向相关的服务使用者作联系及发公告等等。社福行业服务市民,对电话储值卡的需求甚殷,工作电话号码亦能使同工清晰分辨工作及私人事务的界线,以令同工能在安全及私隐受保障的环境下工作。

新规例规定每名用户(包括公司/企业用户)只可向每个持牌人登记不多于三张储值卡,有关的限额严重影响社福机构的日常工作需要。首先,社福机构如需要逐一向每个持牌人登记,在行政及财政上亦费时失事,影响服务。其次,机构的日常服务运作中,有机会出现一个工作电话号码多于一位登记用户使用的情况,当中难以符合新规例下的要求。本会忧虑新规例会影响社福机构的服务运作,甚至触及刑事责任。本会建议政府设立一个专门机制,要求公司/企业用户/社福机构用户向每持牌人提供有效的登记资料后,登记购买所需数量的电话储值卡,不设上限。其后由该社福机构设定内部机制,按年纪录及更新使用储值卡人士的简单资料,加上同工签署声明,确保储值卡使用在工作用途上。


4. 「合适成人」的责任未有足够诠释

根据政府的建议,16岁以下的青少年需要获得「合适成人」的确认才能申请智能电话卡。本会认同此建议的原意,以减低青少年误被不法之徒利用的风险。然而,即使有成年人的确认,亦难以监管青少年日后如何使用智能电话卡,以及杜绝他们被不法之徒利用的风险。

就「合适成人」的角色及责任、有机会需承担的风险等等,咨询文件中都未有详细阐释。政府应提供更详尽的阐述,释除公众的疑虑。


5. 厘清执法准则及加强透明度

新规例容许执法部门在某些迫切或紧急理由而没有手令的情况下,可要求持牌人提供电话智能卡用户的登记资料。本会建议政府宜提供更明确清晰的执法准则,加强透明度,确保执法机构遵照有关法例要求,保障登记用户的个人资料及私隐,防止有关资料被滥用,以消除公众的疑虑。

返回顶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