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日前发表新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以「稳经济、纾民困」为重点方向,提出近200项措施。本会秉持「培育新一代,携手创未来」的宗旨,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均衡发展,致力推动营造有利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香港市民在过去一年饱受疫情及经济低迷的冲击,政府今年提出的支援政策零碎,社会福利服务措施亦着墨不足,有关儿童及青少年福利的篇幅近乎零。本会对新一年度的政府财政预算案未能在这非常时期,动用社会资源以纾解民困表示失望。现促请政府能考虑本会以下建议及作出具体的回应:
1. 营造接纳、多元、共融的社会环境,缔造有利及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的成长条件 支援基层及处理不利环境的儿童
1.1. 以现金取代电子消费券,兼顾基层儿童需要
政府期望透过电子消费劵刺激经济及带动市场,对正在面对经济打击的中小企或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但相关政策对基层人士的生活亦带来很大的影响。本会对「电子」消费券的使用方法仍有不少存疑,担心为弱势社群带来不便,尤其是数码能力落后的基层家庭及没有安装支付系统的小商户;加上电子消费券每月分发一千元及必须当月使用不能累积,对市民做成不便,甚至浪费。在行政费方面,有关政策涉款6.1亿元,较去年派发现金的3.6亿元高。本会建议参考去年经验及使用已开发的系统,尽快以一次过派发现金取代电子消费券,一方面可以短期内直接帮助不同阶层的市民及小商户;另一方面亦可节省不少行政费用。
本会对未成年的儿童及青少年未能享有相关福利感到非常可惜,亦未见政府在儿童及青少年方面提供津贴或增拨资源在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上,本会促请政府能额外拨出更多资源在儿童及青少年身上,包括本会一直倡议的「儿童医疗卷」、用作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卡」,直接支援有需要的基层儿童。
1.2. 建立直接而有效的失业援助制度
香港过去一年受到疫情冲击,最新失业率是7%,大约25万人受到影响。政府坚拒增设失业援助金,却以「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作为替代,本会对此表示失望。政府不应只扮演担保人角色,寄望疫情及经济于短期内好转,劳动市场自行复甦,解决失业问题。贷款或对有能力可以在短期内重返职场的人士有用;但对基层就业有困难的人士来看,即使年内能够重回职场,工资也只能勉强应付日常生活所需,难以再额外偿还贷款,日后还款亦会带来沉重心理及精神隐忧。本会促请政府正视各界的诉求,考虑设立短期失业援助金,或尽快落实行政长官于2020年初公布,透过关爱基金为失业及就业不足人士提供有时限现金津贴。
1.3. 多管齐下纾解基层家庭生活困境
本会欢迎政府向基层家庭提供短期支援,包括补贴电力住宅用户户口、向指定津贴受助人士发放额外半个月的津贴金额、降低在职家庭津贴的工时要求、代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学校考生考试费等。但本会认为相关措施的扶贫力度仍然非常不足,未能于经济艰难的时刻保障基层市民生活。为进一步协助有需要的基层家庭,本会建议:(1)半年后向指定津贴受助人士发放多一次额外半个月的津贴金额;(2)进一步调低在职家庭津贴计划的工时要求,非单亲住户每月基本工时要求减至36小时;(3)回应劏房住户最急切的需求,尽快实施租金管制及提供租金津贴。
1.4. 持续支援学童网上学习以收窄数码鸿沟
虽然近日疫情似乎有所缓和,面授课堂的时间逐步增多,但网上学习已成为学童的新常态,需要政府持续的支援。学校改变网上学习的模式至今,仍有不少基层家庭及学童迟迟未有适合的电子学习配置,计算机技能落后一般儿童。本会强调政府需主动收窄基层学童与一般学童的数码鸿沟,不能单靠拨款资助学校津贴就能成事。本会建议政府参考过往的意见书,资助学校及社福机构,透过以下方向令有需要的学童能直接受惠,包括(1)在家庭空间环境可行下为所有学生分阶段落实一人一大屏幕装置,配合足够频宽的上网服务;(2)推行社区为本的电子学习支援,重启「上网学习支援计划」及设立社区学子学习支援中心;(3)加强对基层及综援家长电子学习的支援与培训;(4) 提升学童数码能力及素养,令学校、家庭,学生自身都能够互相配合,应对持续的电子学习发展。
1.5. 照顾特殊需要的儿童,成就合理均衡的发展机会,多管齐下实践学前康复服务的零轮候目标
为实践学前康复服务的「零轮候目标」,政府每年增加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服务名额,本会非常欢迎此政策,唯本会建议政府一视同仁,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改善轮候时间,增加现有幼儿学校兼收服务、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的资源。本会期望政府增加服务的专业医疗人手,特别是职业治疗及物理治疗的人手上,以及相应配套设备上都能够增加资源,确保儿童能够接受适切的治疗和训练服务。为减少评估轮候时间,政府可考虑以医疗券或现金津助模式,资助有特殊需要学童可及早获认可机构或人士进行评估。
2. 促进情绪及精神健康
2.1. 加强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务的地区支援
本会乐见政府加强学校社工、外展社会工作、社区支援服务计划的支援与督导人力; 以回应青少年成长中的不同需要。此外,政府亦致力推动市民关注精神健康问题,更在今年增拨款项于医院的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社区精神科等服务,以及拨款支援社区有需要的市民。儿童及青少年对精神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本会期望政府积极推动跨专业合作例如医疗界、社福机构、学校等,做好及早预防及介入工作,让较初期或轻微受困儿童及青少年得到帮助。本会建议扩大针对学童的精神及情绪辅导支援服务,特别是增拨资源予社福机构以加强人手及精神健康服务的专业培训,扩展在线线下精神健康支援服务,发展及早识别,配合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地区支援服务,减低社会标签化及加强青少年求助意识,以应对新常态的服务需求。
3. 推动青少年多元发展,培育青少年探索志业
3.1. 提供适切的青年就业支援
本喜见政府听取社会以及本会早前的建议,延展现时的「特别‧爱增值」计划,扩阔「持续进修基金」范畴,以及持续提供有限期的职位,为失业人士提供短期援助及协助低技术工人增加其就业能力。根据政府提供的数据,去年增设的31,000个职位中16,000名人士已入职,人数只占一半,本会促请政府加快两期的招聘速度,令有需要的人士能尽快重回职场。本会期望政府在社福界、社企及商界提供短期职位的同时,能够增加提供行业为本的职位,预留最少5,000个职位予刚进入职场的青年,为其提供在职培训、职业教育或以学徒的形式聘请,以协助青年未来事业发展。
本会亦建议政府在设计培训课程时,参考本会主力为青少年提供生涯发展的「鼓掌・创你程计划」,针对青少年现时的兴趣、就业趋势,提供切合青少年需要的支援及培训课程,包括客户服务、数码及社交网络营销、网页开发等多元化课程,开拓多元出路。
3.2. 增拨资源促进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
本会欢迎政府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增拨资源在促进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及「创意智优计划」上,令有意投身在文创产业的青年人能够受惠,协助他们的长远事业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培育青年人在文创产业上发展,本会期望政府能够同样增拨资源在针对青年的就业或创业计划上,包括资助社福机构,提供培育青少年发展事业的环境,包括提供共享工作空间、培训及创业咨询,助青年在就业、创业上能够圆梦。
3.3. 增建刺激及冒险性的儿童游乐设施
本会乐见政府除了推动改造儿童游乐场的五年计划外,今年进一步推行「提升足球场设施五年计划」,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更多运动及玩乐设施。本会期望政府善用五年计划的拨款,尽快增建、改造老旧的儿童游乐场及足球场地,增加有挑战性及探索性的冒险游戏设施,以加强游乐场的吸引力。
香港市民在过去一年饱受疫情及经济低迷的冲击,生活受到严重打击。政府预测香港经济下半年开始好转,经济实质增长介乎3.5%至5.5%之间。在经济复甦之前这段非常时期,政府更应增加公共开支,纾解市民的困境,带头刺激社会经济,协助社会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