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JUNE, 2024

育儿误区|培养幼童发展能力 别再错重点(四)

育儿误区|培养幼童发展能力 别再错重点(四)

在大部分家长心目中,学业对于孩子是最重要的一环,在正式上学之前,便为孩子预备一套套的教材,又会预早了解Playgroup及幼儿园的信息。 然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样重要。 何时才让孩子自行吃饭? 孩子何时要学懂自己换衣服? 就让我们拆解有关自理能力的迷思。

自理能力5大范畴

孩子能自行进食、自行穿衣服...... 便是能自理? 其实自理是指在不同环境下自我照顾的能力,当中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梳洗、如厕。

进食:进饮、进食不同质地的食品、处理食物包装

穿/脱衣物:自行穿脱不同种类的衣物、处理系扣物(例如:钮扣、拉链、魔术贴...... )

梳洗:洗澡、洗头、刷牙、漱口、梳理头发、涂润肤膏......

如廁:表達如廁的需要、分辨男女廁所、如廁時保持清潔、如廁後能自行清理

家居及学校生活:收拾日常用品、打扫清洁、使用家居及公众设施

謬誤一:「孩子慢慢學會自理能力,不用教的。」

正确的观念 

孩子在六岁前会因应其发展情况有不同的自理技能学习,以进食为例:一至两岁的孩子以掌心握匙、二至三岁的孩子能一手扶碗而另一手握匙,从碗中舀取食物; 在穿脱衣物方面,三至四岁的孩子能自行解开鞋扣、五至六岁便能自行绑鞋带。 以上只是自理发展的其中一些例子,孩子在六岁前要学习的技能绝对不少,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发展及能力在家中循序渐进地教导。

谬误二:“自理能力发展良好对其他范畴也没有多大的帮助。」

正确的观念 

自理能力与孩子的自我概念、社交发展、学业表现、学校生活适应方面息息相关。 孩子在学校懂得整理自己的仪容,友伴亦会较乐于一同玩耍,学校生活亦会较易适应; 自理技巧很多时需要孩子左右手的协调,从而提升左右脑的发展,因此对学业方面亦有一定的帮助。

4大建议提升自理能力

自理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家长可参考以下4个建议,让孩子学会独立及自理。

1. 预留时间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预留多些时间予孩子练习,例如每天请小朋友早10分钟起床,让他自行刷牙、洗脸,循序渐进地让他自行完成外出需要的流程。

2. 提供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让孩子协助简单的家务,如收拾外出背包、收拾餐具等,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事中给予孩子练习的机会。

3. 提升动力

当孩子知道将会到公园玩或外出做一些他感兴趣的活动,就是一个最好的动力让他学习穿/脱衣物; 当家长为孩子预备一份与平常不同的餐点,亦是一个学习进食的好时机。

4. 接受不完美

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完美,如:进食时弄脏四周、扣错钮等,我们只需在旁轻轻提醒、少许协助让孩子明白家长会接受及给予机会改善。

share:
返回顶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