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MAY, 2024

香港小童群益会 x HASS Lab 联手响应「国际家庭年30周年」 浓缩100多个社区家庭的故事 透过雪柜装置艺术呈现 <br> 从多元家庭互动展示亲子沟通及爱的语言《雪柜暖说话 - 打开家庭心底话》互动导赏工作坊正式启动

5月15日不只是佛诞公众假期 更是国际家庭日

(2024年5月15日)为响应「国际家庭年30周年」,香港小童群益会将於5月15日「国际家庭日」举办《雪柜暖说话 - 打开家庭心底话》互动导赏工作坊启动礼,为长达一个月多的互动导赏活动揭起序幕。是次工作坊以关注家庭关系为主题,由本会社工於社区内举办一系列工作坊,收集了100多个家庭的雪柜实例,成为香港家庭现况的缩影,并联同 HASS Lab 以艺术策展方式呈现不同家庭的特质与状况,以及本会在家庭工作上的发现,展示不同类型家庭的独特性及需要。

今次展览阵容鼎盛,现场除了有逾80个参加者出席,更邀请到主礼嘉宾香港立法会议员邓家彪先生,BBS,JP丶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业务总监谭颖茜博士丶香港小童群益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林静雯教授,MH丶HASS Lab共同创办人白双全先生,以及香港小童群益会副总干事陈碧辉先生主持开幕仪式。

香港小童群益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林静雯教授,MH 在启动典礼上表示:「家庭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个丶亦是最重要的承托环境,香港小童群益会一直透过在社区上协助不同类型的家庭建立一个有利儿童成长的承托环境,包括为家庭制造更多优质相处时间丶承托及强化家庭关系丶巩固家庭守护孩子面的能耐,并且陪伴家庭过渡不同的转接阶段及推广家长自我关顾,成为孩子最强的後盾。」 

   

香港立法会议员邓家彪先生,BBS,JP 在致辞时表示:「现今家庭结构既多元化既复杂,因此我们更加要抓紧核心,以儿童福祉为根本,透过良好的沟通方式为孩子建立强大的心灵,让孩子懂得怎样在家庭及社会中与别人相处,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联同109个家庭 推动家庭和谐及社区共融

今次计划共有109个家庭参加工作坊,当中涵盖不同形态的家庭及服务对象,包括核心丶隔代照顾丶离异丶新到港丶不同族裔丶跨境丶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及新手父母等家庭,藉此展示不同的家庭结构及家庭互动的多元性,呈现社区上各式育儿培青家庭的需要和不同形式的服务支援介入。

本会希望藉着今次互动导赏工作坊见证本会服务与各类家庭的相遇,展示本会服务的不同面貌丶果效及核心价值,并且透过积极推动「家庭培育及支援」服务及连结社区伙伴,集结社会力量承托社区丶巩固家庭功能,与家庭携手同行,凝聚家庭正能量。


工作坊:分享家庭独特故事 让家人听见彼此的声音

计划以工作坊形式邀请参加者观察家中雪柜的图像,尝试解读当中的意义,并与家庭成员合作设计理想中的雪柜,以及制作雪柜磁石贴,让他们以具体的视觉方式表达对家庭的希望和祝福。配合社工的调和及介入,工作坊鼓励家庭成员寻找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和声音,了解其他成员的喜好和需要,以建立彼此尊重和连系。

今次互动导赏工作坊整合了23场地区工作坊的成果,透过100多个家庭的雪柜实例向公众呈现家庭结构和互动的多元性,并展出象徵着参加者对家庭想像和寄望的理想雪柜和磁石贴(守护家庭雪柜小精灵),勾勒出一家人的共同愿望,分享家庭的独特故事。本会盼望透过是次的工作坊及艺术创作活动,让参加者有机会回望其家庭的日常生活点滴,同时给予自己及其他家庭成员适度的关注丶聆听及回应,从过程中反思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关系,给予自己空间建立依附与连系。而陪伴相处丶赠送礼物丶付出行动,以上3种爱的语言在华人社会内更是可以透过雪柜中的物品传递或保存。


家庭雪柜互动装置 集结多元家庭支援服务

工作坊场地设有7部家庭雪柜互动装置,代表社区7个类型的家庭,以呈现机构於社区内和不同家庭相遇的故事。机构亦将陆续举办互动导赏工作坊,邀请现场家庭观众动手创作守护家庭的小精灵,并稍後将这些家庭雪柜散落到不同地区的社区中心,与不同的家庭互动。


雪柜暖说话 - 香港艺术家白双全从「雪柜」看家庭关系

今次工作坊的教材和程序由合作艺术团队白双全及 HASS Lab 提供,其策展团队透过参与「经验整理聚焦聚会」,选取和收集部份家庭或活动的资料,并以家庭状况丶故事,作为展览基调蓝本,协助筹划展览。

HASS Lab共同创办人白双全先生表示:「最初与社工策划工作坊时,我很想家庭能轻松自在地说出家中的琐碎事,因此我们想起了雪柜。每次打开雪柜,我们总是能从一些日常用品中看到一家人的关系丶各自角色和家庭结构。若雪柜可以整理得更理想一点,家庭关系又是否能处理得更妥贴呢?」他指出今次工作坊主要分为两部份,上半部份是陈述家庭的情况,参加者首先会溶解一颗藏了家人话语的冰块,再分享自己在雪柜冷藏的东西;而在下半部份,参加者会解冻一句家人难於启齿的话,并由社工跟家庭分析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将一家人的愿望化成守护家庭小精灵,贴在雪柜门上,每日祝福。


参与家庭分享

 在分享环节,本会邀请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代表,分享他们家庭的独特故事,以及本会家庭支援服务为其家庭带来的转变。

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两位在职母亲(Agnes及谭妈妈)除了是今次工作坊的参加者,亦是本会中心的恒常服务对象。两位家长均认为中心服务提供了孩子一个舒适丶愉快学习及包容友善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持续带来正面的转变;同时亦减轻了家长照顾孩子的压力,使她们感受到被接纳。而她们亦表示作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照顾者能够在社区内有一处「围炉」互相支持的地方非常重要,这个「窦」能让她们可同时兼顾育儿及自我关顾。

另外一位工作坊参加者是来自少数族裔家庭的沙芭,她们一家共有四兄弟姊妹。由於家庭经济拮据及缺乏资源,中心服务成为了他们获得社区资源及帮助的主要途径,亦同时给予她们更多机会与华人社区接触交流,协助她们融入社区及适应本地文化。她们表示中心服务招聚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让他们感受被接纳丶需要及重视。沙芭亦分享因中心社工和爸爸建立信任关系,成功改变父亲放宽一些少数族裔家庭的限制,例如容许她参加许多中心活动,开阔眼界。而她在社工的鼓励下,更勇敢追寻梦想,成为一名社工回馈社会。

分享环节的其中一位初中青年人洁盈则认为社会应该多关心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特别是香港竞争大,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经常承受很大的压力。她表示中心活动让她有机会和同龄的朋辈在非竞争的环境下相处,使她感觉自在舒服;与同伴一起参与不同的义工活动,更为她增添了不少生活满足感。

而另一双职家庭代表,妈妈Sandy表示非常欣赏中心的紧急托管服务,减轻了她於照顾子女方面的困难,对双职家长甚有帮助。而作为自小在基层屋邨长大的丈夫,中心的活动除了陪伴他成长,亦给予他机会陪伴孩子成长。


服务支援全面覆盖多元的家庭需要 致力强化家庭功能

随着社会环境及家庭形态的转变丶本会服务接触到愈来愈多不同类型的家庭。为提供全面及多元的家庭支援,本会除了发展崭新服务,如幼稚园学校社工服务丶网上青年外展服务队丶共享亲职支援中心等,我们的「家庭生活教育服务」新手父母系列丶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亦对处於不同转接阶段的家庭提供承托服务,包括育有升小丶升中丶DSE子女的家庭。

本会希望继续透过家庭培育及支援服务,为个人及家庭提供有关家庭生活的知识丶促进善意沟通的态度及技巧,协助家庭成员学习履行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提升他们解决困难的能力,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巩固及发挥家庭效能。

share:
返回顶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