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童群益会秉承「培育新一代 携手创未来」的宗旨,致力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全方位服务,关怀他们的福祉和成长。本会期望《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可以推动香港发展成更普惠、更包容,市民能更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以营造儿童及青年友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可以发挥潜能及贡献社会。本会就此提出以下的意见:
设立专为青少年而设的情绪支援空间及网上辅导平台
面对精神健康专业人员的严重短缺,以及培训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的高昂成本,短期内难以解决以上问题,加上他们倾向提供“一对一”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不足应付社会需求。因此,其他专业的支援及配合变得特别重要。
针对青少年精神困扰问题,本会于2019年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联同五间非牟利机构和香港大学组成,以跨专业协作模式推行「赛马会平行心间计划」,为地区上受到初期情绪困扰的青年人提供一个青年人专属、无标籤的一站式服务,提供谘询、评估及作出合适的转介,并以创新的模式改变他们寻求协助的习惯,以提高个人认知能力、个人优势及提升其整体身心灵健康质素。
本会建议政府在各区开拓相关服务及恆常化「学校为本三层应急机制」,一方面为青年人提供一个能够自在放松、纾解压力的环境,由专业社工及辅导员提供及早介入及支援服务,减轻精神健康专业人手压力; 另一方面亦可以支援区内学校、提供评估及短期跟进,减轻老师及学校社工的工作压力,达到预防自杀和提供情绪支援的目标。
「赛马会青少年情绪健康网上平台」过去五年尝试以创新方法,由五间机构组成营运团队,建立网上辅导系统,由专业社工、辅导员及受训义工提供24小时全天候、即时及匿名的文字辅导服务,大幅降低求助门槛,并用人工智能分析数据,提供情绪支援,并由专业社工及辅导员提供危机介入工作,反应及效果得到研究数据的支持。本会建议政府尽快总结相关服务经验,建立专为青少年而设的网上辅导服务平台,受训义工有足够的训练及督导支援,并有足够专业人手支援危机个案,以达至更有效的预防自杀和情绪支援。
投放足够资源 确保强制举报机制有效实施
立法会现正审议『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实施此法案将可能引致儿童住宿照顾服务需求的增加。因此,本会敦促特区政府在相关条例实施前,确保有足够的儿童住宿照顾服务和相应的人力配套,以免受虐儿童个案因资源不足而未能得到适当处理。同时,本会呼吁政府根据《儿童住宿照顾及相关服务检讨报告》的建议,投入必要的财政资源以提升儿童住宿照顾服务的套配和质素。
在过去几年中,本会的「恩童计划」及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资助的「童亮计划」,成功于不同地点开设地区儿童馆,提供一系列早期介入服务,包括健康营养资讯、优质亲子互动及环境刺激促进育儿质量、安全依附关係和儿童早期学习、社交沟通、大小肌肉等各方面的发展,并且已见成效。这些服务对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支援有特殊需要的家庭(包括有情绪精神健康问题的家长、年轻父母、戒毒康復者)至关重要,帮助他们建立和谐亲子关係,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并对预防儿童虐待产生长远正面影响。而且亦能协助基层家庭为幼儿打好发展基础,长远有效助学习发展,增加上流脱贫的机会。有见于此,本会建议政府为0至6岁的婴幼儿增设社区儿童馆,尤其是针对基层和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提供及时的早期介入服务。这将不仅改善当前服务,更是对未来保护儿童及精准扶贫措施的长期投资。
本会坚信只有投放足够的资源,从早期预防到举报后的处理及跟进,才能为儿童编织一个全方位和有效的保护儿童安全网。
确保「资源效率优化计划」不影响基层民生
政府决定各政策局及部门扣减其2024-25年度经常开支资源的1%,并将于2025-26年度额外扣减1%。有关节流计划即使不扣减综缓及公共福利金计划,但连同早前的扣减,社会福利开支最终累积扣减达5%,直接令基层及弱势未能获得适切服务。本会敦促政府在不削减现有服务的前题下推行「资源效率优化计划」,以确保基层及弱势的民生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