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届香港小特首小小施政报告 -「关注学童牙齿健康」
参与第十届香港小特首计划的黄伟萍丶郭思言及王锶锶同学,分享他们在构思小小施政报告过程中的体会与得着。她们今次以「关注学童牙齿健康」为主题,透过问卷及访问收集意见,撰写了第十届小小施政报告,希望向大众丶持份者及政府部门提出建议,为学童打造更完善的牙科保健计划(下称「牙保计划」)。
虽然部分人认为改善学童牙保计划相比其他议题的急切性较低,她们则认为这只是源於政府及人们对议题的关注度不足及不了解。黄伟萍指出「现时嘅学童牙保计划由80年代至今都冇做过定期检讨,只为小学生提供基本牙齿及口腔健康护理,并未能全面覆盖基层家庭丶患病学童及中学生嘅需要。」要打造全面的牙保计划,她认为不能单纯地靠扩大受惠学生范围,更需要考虑到政府资源分配丶现有牙科保健制度的不足,以及学童牙齿健康状况等方面作长远规划。
面对昂贵的私营牙科服务丶公营牙科服务的人手短缺丶学生及家长对牙保意识不足等问题,她们希望能透过小小施政报告建议政府短期内为中学生提供牙科医疗券丶增加牙科治疗高等文凭及牙科卫生护理高级文凭学额丶为牙齿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提供箍牙津贴,以及长远兴建中学生牙科保健中心,使学童能享有更全面的牙科服务,保持良好口腔健康。
从需求入手 多角度审视学童的牙保计划
王锶锶指出今次计划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减轻牙保医疗费用为基层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让中学生利用医疗券到已登记的私家牙科诊所就医,并且让牙齿问题较严重的学生使用箍牙津贴优先接受治疗。黄伟萍指出现时的学童牙保援助制度仍有不足,有不少基层中学生因未能符合津贴的申请资格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有见及此,她建议政府可参考派发长者医疗券的方式,提供中学生牙科医疗券,让他们能利用医疗券到政府合作的私营牙科诊所就医,避免拓展牙保计划至中学生对医疗系统造成沉重压力,同时也能减轻基层家庭治疗牙齿的负担。
另外,她们希望政府能多作牙科保健宣传,提升社区对牙齿健康的关注及认识,从预防教育入手,打破「有病才治疗」的旧有观点。她们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对牙科保健的关注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护理牙齿的意识,因此,她们亦建议政府每年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对於牙保的建议。
第十屆香港小特首小小施政報告發佈會
「小想法」成就「大梦想」施政报告将理念拓展到社区
王锶锶认为今次报告对政府日後完善牙科保健计划具参考价值,而她亦留意到政府近年对学童牙齿健康议题的关注有明显上升趋势,如政府分别在2022年及2023年的施政报告中以提升全民口腔健康为重点采取了实质行动。施政报告提出的措施包括:(1)成立「口腔健康及牙科护理工作小组」,就现时的口腔健康及牙科护理服务作出评估及审视;(2)计划在未来两年推出「青少年护齿共同治理先导计划」,透过资助13至17岁青少年使用私营牙科检查服务的部分费用,推动青少年预防性牙科护理服务;以及(3)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为弱势社群丶有特殊需要和残疾人士提供更多的紧急和特殊护理牙科服务。眼见心中的「小想法」被带到「大舞台」,她们都纷纷表示很鼓舞,认为每一个人只要愿意尝试也可以迎来改变,造就社区。
勇敢踏出改变的第一步 迎接新挑战带来的突破
「从来冇谂过自己有能力去带来改变,希望今次嘅分享能鼓励其他学童勇於尝试及挑战自己;社会问题并唔系大人独有嘅话题,青少年亦能够表达自己嘅想法。」参加者郭思言
谈及参与香港小特首後的改变,黄伟萍认为这个计划令她有很大的成长,无论是自信心及胆量都有所提升,她很希望计划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给予学童更多机会及平台发表意见。郭思言则表示今次计划令她的写作及分析能力有很大的进步,亦让她体验到学校以外的宝贵学习经验,有机会与不同学校的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团队及分工合作等。
有关香港小特首计划
以「儿童权利」及「儿童参与」为理念,香港小特首计划旨在为儿童及青少年建设一个「儿童及青年友好」的居住环境,营造一个将儿童及青少年意见和意愿视为重要考虑条件的社会。除了为下一代提供发表意见和参与社区事务的平台,香港小特首计划更会举办不同的活动,例如:境内与境外的交流团丶机构探访丶分享会及社区导赏等,提升高小及初中学生对社会事务的兴趣及参与,鼓励他们发声,表达意见。
了解香港小特首计划:https://juniorce.bgca.org.hk/
第十届香港小特首小小施政报告全文:小小施政报告 - 香港小特首 (bgc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