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于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持续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推出适合高小及初中生的「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积极加强学生认知,协助学校推广精神健康。经历新冠肺炎后復常的第一个学年,学生整体人际社交能力及朋辈连繫较以往弱,加上追赶学习课程;自开学初(9/2023)至今已录得14 位学童自杀(截至26/10/23),情况令人婉惜及担心。香港小童群益会一直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而本会对于今次政府提出加强学生「精神健康素养」亦深表支持,希望能向政府提出以下几项关注:
1. 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持续严重
根据最新数据,过去3年中小学生共录得71宗自杀轻生;而本地研究「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流行病学研究2019 - 2022」(HK-YES)亦显示,只有约17%出现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正在接受精神或心理服务,有接近70%有精神疾病的青年没有寻求任何形式的服务。根据本会中学驻校社工个案辅导服务数字反映,超过40%学生的主要问题与情绪及精神健康相关,学业压力、人际社交与家庭关係往往也是问题的根源。因此,全方位的社区服务配对实在有需要加强。
2. 学校、社区及家庭三方得以配合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中重要的地方,除学习知识外,个人性格的塑造与解难能力的培养也是青少年重要的成长课。精神健康素养主要的成份包括对精神健康的认知、保持良好精神健康的方法及鼓励有需要的人积极求助等。以往学校也会提供相关专题的讲话或活动,或向特别关注的学生提供较深入的小组支援。本会建议学校推行「精神健康素养」项目,并将其纳入常规课节,扩大受惠学生人数,以营造互相关怀的班级气氛。本会相信加强同学及老师之间的情感连繫,是预防青少年自杀其中一个重要的保护因素。
青少年的焦虑或压力来源有时也会来自学校环境,例如学业压力、朋辈关係等。而社区服务正好为情绪受困扰的青少年提供一个青年人专属、无标籤的一站式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谘询、评估及作出合适的转介。面对情绪受困扰的青少年,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对于提升个人的精神健康素养也是十分重要。
3. 校本与社区协作 全面提升青少年精神健康素养
为加强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工作,本会正在筹备校本「精神健康素养」课程,以支援学校推动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除此以外,本会亦推行了多项关注青少年及家长精神健康的项目,旨在提升青少年、家长及市民大众的「精神健康素养」。其中包括:
项目 | 目标 |
爱‧连繫 — 全港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运动 (4/11/2023) | - 鼓励他们与身边人连繫,并透过社区教育提升自我关顾意识,将「自我身心照顾」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中。 - 提出「健康快乐5步通」:联繫(Connect)、运动(Be active)、学习(Keep learning)、给予(Give)及察觉(Take notice)。 |
Project H.E.R.E | - 提供青少年精神健康的线上自助平台,鼓励青少年抒发压力和情绪,多关注身心及精神健康。 |
携晴计划(说不完的故事) | - 为受困扰而缺课的青少年提供情绪支援。 |
赛马会平行心间计划 | - 打造青少年专属空间,提供一个无标籤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务模式。 |
家校齐家教系列 | - 透过家校协作,为家长提供一系列子女成长精神健康课程。 |
赛马会「家.自在」计划 | - 支持家长发展及重整身心整全健康,并提高社会大众对家长身心健康的关注。 |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