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 过去两年疫情持续,停课期间学校转为网上授课,对育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童的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为了解疫情下SEN学童的学习及发展状况、家长精神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及服务需要等,本会于本年5月18日至7月11日进行了一项「疫情下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童家庭的状况调查」,以问卷及个案访问形式,收集了525份(262学前家长及263小学家长)有效问卷;而是次研究亦与数名家长进行了电话访问,进一步了解疫情下家长在育儿方面的挑战。
香港小童群益会高级服务顾问林绮梅表示,零至六岁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黄金期,对于SEN学童来说,三至六岁更是进行介入训练及治疗的关键时期。然而,持续两年多的疫情令幼稚园学童参与实体课堂的日子不足一半,SEN学童在训练上也难以实行家校合作的模式,家长许多时候需要兼顾训练及照顾子女,压力大增。有家长坦言,自己难以长时间协助子女进行家居训练,极需要喘息的空间,在育儿方面感到有心无力。至于育有小学SEN学童的家长,情况也不遑多让,在指导子女学习及管教上亦面对不少困难,身心俱疲。
七成小学学童家长认为疫情后子女学习进度恶化
调查结果显示,相比疫情前,SEN儿童的学习进度、情绪管理及行为问题出现恶化的情况。小学学童方面,有七成(71.1%)家长认为疫情后子女学习进度恶化;其次是情绪管理(57.4%)及行为问题(51.3%)。而学前儿童方面,逾四成家长表示子女的行为问题、情绪管理及社交互动/沟通能力恶化。此外,质化数据反映SEN学童欠耐性,难以专注地在家中参与网课和网上训练,而学前家长亦表示子女在疫情下缺乏学习社交互动的机会,担心子女復课后的社交和情绪适应。
逾七成学前儿童及小学家长支援子女学习感困难
长时间留在家抗疫,家长照顾SEN儿童承受巨大压力。逾七成学前儿童及小学家长在支援子女学习及发展进度上感到困难;其次为处理子女情绪及行为问题。不少家长指疫情期间长时间与子女留在家中「困兽斗」,亲子时间的质素下降,与子女发生磨擦的机会增加。同时因处理SEN学童的行为问题而承受巨大压力,个人情绪状态变差,容易变得暴躁,身心俱疲。部分家长更出现中度或以上的抑鬱和焦虑徵状,情况令人关注。
近六成学前家长自觉支援子女升学欠知识
有关支援子女升学的准备,近六成学前家长表示自己没有足够知识与技巧协助子女;亦有四成半小学家长认为子女没有能力应付下一学年的入学/升班/升学。学前家长主要担心子女难以适应小学的上课模式,亦担心他们在社交情绪上的适应问题。家长希望得到更多升学支援服务,例如预备入学/升学的活动,协助家长为子女升学作适当的准备。
SEN儿童疫下缺乏互动经验 妈妈忧升小后影响社交
疫情下SEN学童长时间留在家中上网课,影响学习成效。全职妈妈Janice育有三名子女,二仔Matthew 6岁,有自闭症特徵及整体发展迟缓,在语言、社交及大肌肉发展方面较弱。Matthew自2019年9月起接受本会「乐牵」到校学前综合服务,当中包括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及综合发展训练。受疫情影响,实体训练暂停,幼稚园亦转为网上授课,Janice指儿子难以专注及投入,影响学习进度,识字量及词彙量减少;亦因较少上实体课的机会,儿子缺乏和同侪相处的经验,令学习动机减低。妈妈指Matthew的表达能力较弱,担心他9月升小一后的社交状况。
Matthew的个案只是冰山一角,教育心理学家欧嘉莉表示,疫情下幼儿的学习进度和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在实体训练时间减少下,许多SEN学童更受影响。她预计今年升小一的SEN学童在适应上会遇到更多挑战,包括自理、常规、社交及情绪等方面。她也指出SEN学童在疫情下较少机会参与实体课堂或训练,缺乏亲身与同龄小朋友互动的经验,在社交方面的问题将会慢慢浮现,需要多加关注。
建议
是次调查结果反映育有SEN儿童家庭在疫情期间所面对的挑战,包括学习进度恶化、照顾压力增加、社交及情绪适应问题。本会建议家长应多加留意子女的情绪和社交状况的变化,有需要时寻求学校或专业人士的协助。此外,建议学校及社会服务机构加强幼小服务衔接及持续支援,为家长提供支援和谘询服务,以及介绍社区资源。本会亦鼓励家长多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避免长期因照顾子女而出现过劳情况。另外,建议社会服务机构加强对照顾者的支援,提升管教能力及舒缓情绪压力,全面了解家长的需要,推展合适的家庭服务。
有关调查结果摘要,可在此瀏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