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5年12月20日)香港小童群益会第七届「香港小特首」于今日下午假香港小童群益会湾仔总部举行「第七届香港小特首小小施政报告發佈会2015」,以「关注儿童成长」为主题,向全港市民發表他们对学习,以及多个与儿童成长有关的课题的观点和建议,让儿童为自己的需要和發展进行發声。
历届「香港小特首」(下称:小特首) 关注「儿童权利」以及推动「儿童参与」,多年来曾就教育、环保、儿童安全、健康及快乐童年等不同的议题發表他们的看法和建议。第七届香港小特首今年已踏入第二年任期,亦是任内最后一年,21位中二至中四年级的小特首观察到香港儿童在成长中,正受到不同的环境因素及社会政策所影响,包括:教育政策、课后学习及功课压力、家庭培育、朋辈关係等,亦关注政府近年推动的青少年生涯规划情况,相信这些因素及政策,对儿童成长及發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决定以「关注儿童成长」为2015年小小施政报告为主题。
香港小童群益会致力推动儿童社会参与,于2001年开始举办「香港小特首」计划,除了关注儿童的权利,尤其着力保障儿童的發展权和参与权,深信社会若尊重及维护儿童权利,儿童感觉被尊重,定会更愿意为社会作出承担。發佈会主礼嘉宾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陈岳鹏先生表示:「我看过小小施政报告,小特首不仅关心自己的处境及从个人角度出發,也关心其他儿童及青少年面对成长的困难及境况,并考虑社会上不同持份者的需要,从而主动提出实际建议。我期望小特首和同学在分析社会议题时,也多从不同角度思考。」义务暂代总干事游宝荣先生亦指出:「本会举办香港小特首计划,目的是期望社会各界能够尊重儿童的权利,支持儿童参与社会事务,并聆听及考虑儿童的意见,共同建设一个『儿童友好』的社会。」
今年,小特首于9月至10月期间进行了一项对「港孩」及儿童和青少年行为表现现况的问卷调查,共收回1,196位家长及学生的意见。受访的633位学生中,超过九成受访学生为中学生。调查显示,不论是受访学生或家长均认同「港孩」是「自理能力差」及「依赖父母」的一群,普遍认为他们抗逆力低、十分自我、不理别人感受等。学生及家长均表示,家长过度溺爱是导致「港孩」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多受访家长及学生同样认为解决港孩问题的首三项方法包括:父母给予机会尝试、鼓励孩子主动做事及参与提供自理、煮食、表达等训练的抗逆训练营。而受访家长最重视子女的「性格品德」及「健康」,并不如坊间所指,家长只着重子女学业成绩。
小特首冯海晴、李卓儿认为改善「港孩情况」,除了让儿童参与和生活技能有关的体验外,避免儿童在催谷及过度学习、改革考试制度以改变成绩为重的风气,亦是十分重要。盛永爱、刘映廷均表示期望香港加强「教育以全人發展为本」,避免社会过分看重学术成绩,让儿童从游戏中成长,建立快乐的童年。小特首施俊源指出:「我们在4月在韩国前往学校进行交流时,感受到推行生涯规划必须配合社会情况,尤其香港现时提供的工种越来越少,政府应製造机遇,为香港年青人开拓更多發展出路。」(详情请参考《小小施政报告》)
在过去多个月,小特首进行资料搜集、海外交流、问卷调查、社区访谈、政策讨论以撰写报告,报告摘要及详情见《小小施政报告2015》。小特首希望藉着报告,呼吁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及聆听儿童的声音,关注儿童成长阶段普遍关心的问题。
![]() | ![]() |
主礼嘉宾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陈岳鹏先生(左四)、立法会张国柱议员(右四)、香港小童群益会义务暂代总干事游宝荣先生(中)等一众嘉宾与香港小特首合照。 | 陈岳鹏先生期望小特首和同学在分析社会议题时应多从不同角度分析及思考。 |
![]() | ![]() |
香港小特首在台上以话剧形式,表达现今学生功课忙碌的情况和对游戏需要的诉求。 | (左起)香港小特首李卓儿、冯海晴、马思澄、吴有孚及黎咏希于调查收集儿童心声,透过發佈会向家长及公众表达孩子的想法。 |
![]() | |
出席嘉宾与小特首们大合照。 |
香港小特首计划简介
「香港小特首」计划理念,主要关注「儿童权利」以及推动「儿童参与」。我们相信要建设一个儿童友好 (Child-friendly)的居住环境,儿童的意见和意愿是重要的考虑条件。儿童既是社会大众的一份子,他们的想法便应该被尊重及考虑。
本计划透过参加者自發性地参与及筹办各项活动,并由本会协助提供發表意见和参与社区事务的平台,期望小特首表达个人想法之外,也能对社会各层面有更深入全面的瞭解,提昇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服务有需要的群体,以及鼓励儿童及青少年發声。计划亦促请社会大众对「儿童权利」及「儿童参与」之关注。
我们深信小特首们透过本计划,能开拓他们的视野与發表意见的机会,小特首们从中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合作及相互学习,对他们的成长将带来积极而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