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小童群益会 致候任行政长官儿童福利意见书

第六任行政长官上任在即,社会各界都寄予厚望,期望新一届政府能够为儿童及青少年努力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香港小童群益会非常关注新一届政府就社会福利范畴的规划,特别是与儿童及青少年相关的政策与福利,期望能投放更多资源,以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就候任行政长官的选举政纲及竞选承诺,本会现提出以下的关注及建议,望候任行政长官能予以考虑。


1. 强化政府管治能力,团结一致为民解困

1.1. 落实政府架构重组方案

为了更有效推动儿童权益的工作,本会促请新一届政府尽快设立「儿童事务专员」,负责所有与儿童福祉相关的政策,专门作跨界别的统筹、协调与跟进,从立法、政策与法例执行,以至社会资源配套的分配,以贯彻落实本港的儿童政策。儿童事务牵涉的政策范畴相当多,本会建议政府同步检视儿童事务委员会的职责与功能,考虑赋予委员会法定权力及资源,令儿童事务专员及儿童事务委员会能互相配合,共同探讨及监察各政策局的分工,并有足够的资源在相关的政策局及部门试行新计划,以更有效的方法推动儿童权益及保护工作。


2. 精简程序多管齐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

2.1. 「公屋提前上楼计划」的配套规划

本会认为在社区配套不足及偏远地区的情况下,「公屋提前上楼计划」对市民的吸引力有限。本会建议在社区配套未全面落成的情况下推行短期的墟市计划,以回应区内居民起居饮食的需要及善用未开发的公共空间;亦为愿意提前上楼的居民提供租金优惠,有助减轻他们被编配偏远地区的交通费。另外,本会亦建议政府把现有「社区投资共享基金」资助的「新屋邨支援计划」恆常化,以社福机构连繫政府、区内市民、商户、地区团体的协作模式,支援新入伙家庭,积极推动市民参与社区事务,协助他们建立支援网络及加强联繫,搭建跨界别平台以推动居民建立邻里守望相助的社区。

2.2. 积极支援本地青年在大湾区的学业和就业

政纲未有提供具体的政策,但检视现届政府推行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虽然求职申请数目多,但企业实际的招聘人数远低于预期。大湾区和香港在文化及制度都存有差异,对青年而言,在大湾区发展事业有别于短期的交流或实习计划,所以会相对谨慎。本会建议政府推动青年在大湾区发展事业前,需要着力协助青年人装备自己,加强对当地的认识,了解整体就业市场情况,同时完善当地的支援网络,确保青年在当地有足够的支援,以便青年发展未来事业路向。

2.3. 积极推展基层医疗系统建设

现时的基层医疗系统着力为长者及慢性疾病病人提供服务,本会关注儿童及青少年未能在基层医疗系统中接受预防性护理。为确保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本会期望政府能增加儿童医疗服务的资源,为儿童提供更全面适切的服务,包括:(1) 在陆续开展的地区康健中心加入针对儿童的预防性医疗服务;(2) 扩展牙科保健服务至中学生,以及提供更多不同范畴的牙科治疗服务,以助儿童健康成长。儿童的健康应由孩童时期开始培养,本会建议政府可考虑在幼稚园及小学增加运动与身心健康的课程或活动,协助儿童尽早建立健康生活习惯。

2.4. 加强地区精神健康服务

新冠疫情令儿童在学习、社交及情绪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第五波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有不少机构都指出本港青年精神状况已达至高危,情况令人担忧。本会认为新一届政府除了加强地区精神健康服务,应考虑参考澳洲的经验,建立专为儿童及青少年而设的一站式精神健康服务网络,加强第一及第二层的精神健康护理服务,在及早识别、早期介入、社区为。支援及专科转介多方面作出协调,加强跨专业服务形式,以减低对专科服务的需求,确保有需要的儿童及青少年能得到更适切及个人化的支援。


3. 同建关爱共融社会,增加青年上流机会

3.1. 推行解决跨代贫穷的试验计划

本会乐见候任行政长官关注跨代贫穷的情况,惟政纲内有关扶贫的篇幅不多。本会期望候任行政长官能在日后提出更详细具体的扶贫目标,订立中、长期策略,并促进不同政策局互相协调配合,以有效扶助基层儿童脱贫。有关政纲内提出的「解决跨代贫穷的试验计划」,本会认为计划与现有的「儿童发展基金」性质相似,本会建议新一届政府考虑完善儿童发展基金,扩大服务的受惠对象及名额,以及延长计划时限,确保计划投放足够资源及时间协助儿童脱贫。

3.2. 巩固家庭功能;优化和增加课馀託管服务和日间幼儿中心的服务;促进家校合作,提升家长在幼儿教育的参与

本会乐见候任行政长官重视家庭支援,为双职家庭争取更多支援与服务。本会盼政府加强支援长工时的基层家庭及幼儿的需要,包括增加课馀託管服务收费减免的名额,以及优化幼稚园教育政策,提供更多资助以支援长全日制幼稚园的持续发展,长远而言应将长全日幼稚园规划标准纳入《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减轻幼童家长的照顾与财政负担。除了加强託儿服务外,本会盼政府主动营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环境,当中包括有标准工时、育儿弹性调整工时、灵活编更制度、弹性调整上班时段、部份工时制、职位共享、在家工作、开放更多兼职机会等,以增加基层家长在工作与家庭照顾上的选择,长远有助建立正面家庭关係。

本会建议政府加强家庭培育,包括研究为0-6岁的婴幼儿设立社区亲子中心,填补现时服务上的缝隙,及早为基层的婴幼儿家庭作出支援,巩固家庭功能,减低隔代贫穷的情况。此外,加强与社福机构的协作提供更多正向亲职教育,让家长掌握儿童成长及发展里程,促进家长和孩子互动,以及协助他们获取社区服务与支援的方法,同时宜提高社会及家庭成员对「保护儿童」的意识,提倡正向管教及推广正向家庭发展的信息。

3.3. 提升数码科技在社会福利服务的应用   

受限于新冠肺炎疫情及相关的防疫措施,疫情下的社会福利服务受到严重影响,服务使用者难以获得面对面的直接服务。社福界在疫情期间一直努力推动创新与数码科技的应用,发展优质的服务和支援。本会欢迎政府加强促进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议政府资助社福机构扩展线网上服务及更新服务系统,协助社福机构进行数码转型,以强化提供社会服务与支援的模式、提升服务质素与效率。除此以外,本会建议加强对社福界同工在数码科技上的培训,令同工能装备自己,迎接新服务常态及挑战。

3.4. 制订整体的青年政策和青年发展蓝图;积极吸纳青年加入各类政府法定机构

本会认同新一届政府需推动更全面的青年发展政策。为了令政策更贴近青年的诉求,本会建议政府增加邀请青年人参与讨论及制订政策的机会,与政府共同制定与自身有关的政策。本会认为除了邀请青年加入政府法定机构或透过青年发展委员会作为青少年公民参与的平台外,政府必须更「贴地」,提供多元化的官民沟通渠道,建立新的电子沟通平台,设政府官员回应机制,亦可以加强与非政府机构、地区组织的协作,举办地区活动以收集青年的意见,确保青年人的声音真正得以聆听及採纳,制订切合青年需要的政策。

3.5. 推广职业专才教育

本会认同政府为青年开拓多元出路的原意,但需检视现有职业专才教育的推广成效,如早前审计署指出有提供职业专才教育的学院出现收生不足的情况,实际效果成疑。本会期望新一届政府在青年志向培育的支援上作长远规划,除了在中学、高等教育的层面推广职专教育,本会建议政府牵头与学校及提供多元生涯规划服务的非政府机构联繫,在社区青少年服务及职前训练注入生涯发展的元素;鼓励更多持份者,包括各政府部门、业界及非政府机构採用资历架构,带头认可职专教育和相关的资历。


新冠疫情为香港社会不同阶层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疫情现正趋缓和,但香港市民距离正常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亦难以于短时间内回復过往的市况。本会盼候任行政长官能在社会福利范畴投放更多资源,特别是基层的儿童及青少年,协助他们度过难关,得以健康快乐成长。

返回顶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