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APRIL, 2018

儿童多运动 健康愉快又轻鬆 BGCA儿童节 「运动与快乐」- 「香港儿童快乐调查2018」發佈会

(香港 – 2018年4月2日) 恆常运动可有助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可是, 本港学童学习课业繁忙,普遍缺乏运动。香港小童群益会一直关注儿童的成长状况,继去年进行「香港儿童睡眠与快乐调查」后,于本年3月期间进行「运动与快乐 – 香港儿童快乐调查2018」以了解儿童的快乐状况。本会期望能唤起家长及大众对香港儿童运动习惯与快乐感的关注。有关调查结果今天發佈。

是次调查于本年3月在本会各区服务单位以自填问卷方式进行,对象为6-17岁的儿童。调查成功收回837份问卷。受方儿童当中男性佔50.3%,女性佔49.7%;6至8 岁佔25.8%,9至11岁佔44.6%,12至14岁佔16.7%,15至17岁佔12.9%。

本会署理总干事黄贵有博士指出,有关儿童的快乐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1.6%的儿童感到「快乐」(2017年的比率为60%),感到「一半一半」的有29.2% (2017年的比率为29.6.1%),感到「不快乐」的有9.1% (2017年比率为10.4%)。整体上,感到快乐的儿童比例及快乐程度的平均分数 (7.14分)较2017年调查的结果(7.04分)为高。而按年龄比较,12至17岁儿童感到快乐的比例较2017年上升,但6至11岁儿童快乐的比例较上年下降。而快乐程度方面,只有6至8岁儿童的数值连续两年下降,显示今年初小儿童越见不快乐。

有关儿童进行身体活动的现况,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一星期进行中等至剧烈强度身体活动的时间平均为6.91小时,共进行时间少于3小时的佔最多,达37.7%。在各年龄层中,以12至14岁的儿童参与身体活动时间较长,共8.5小时。儿童进行的体育运动,有大部分(26.7%)或全部(20.7%)由儿童主动提出或安排;有93.3%的家长会支持子女进行体育运动;有60.6%家长会间中或经常为子女安排体育运动;而只有40.7%家长会间中或经常为与子女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年龄分析显示,年幼子女的家长会更多安排及陪同子女进行体育运动。

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主要因为「正向情绪和友谊」(儿童认为较重要的因素包括:「觉得好玩」、「觉得运动时很愉快」、「想要和朋友在一起」,、「团队合作」(因素包括:「喜欢团队合作」、「与团队一起时很愉快」及「健身和技能促进」(因素包括:「锻鍊身体,保持健康」、「想要学到/ 改善运动技巧」三个范畴。另外,儿童认为阻碍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功课/ 学习繁忙」(65.1%)、「身体健康状况不好」(31.1%)、「运动技术不佳」(25.9%)、「找不到一起参与休閒运动的同伴」(23.7%)及「缺乏场地」(22.4%)。年龄介乎9至14岁的儿童,阻碍因素为「功课/ 学习繁忙」的比例明显较其他年龄多;而年龄在15至-17岁的儿童,主要阻碍因素中「缺乏场地」、「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及「运动技术不佳」的比例明显较其他年龄层多。

黄博士分析有关调查结果时指,儿童每星期进行中等至剧烈强度身体活动的时间较长,儿童的快乐程度都较高。另外,步行时间较多的儿童亦较快乐。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世卫)的建议,年龄5至17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每日应进行最少60分钟中等至剧烈强度的体能活动。惟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6.9%儿童达到上述标准,有63.1%儿童未能达标,显示儿童运动量不足。调查结果亦显示,如父母安排子女运动及由子女主动提出运动较多,儿童的身体活动时间明显较长,显示家长只要尊重子女对运动的喜好,给予支持及协助安排,便可增加子女进行身体活动的时间。此外,友谊及团队合作是儿童参与运动的主要动机。另一方面,年龄12岁以上的儿童,因「找不到一起参与休閒运动的同伴」而阻碍进行运动的比例会增加,显示年龄较大儿童参与群体活动不足,在长大不以家长为运动同伴后,便缺乏运动的同伴。本会發现功课是阻碍儿童运动的主要因素,尤其在9至14岁更为明显。此外,年龄较大的儿童,较多因「缺乏场地」而阻碍进行运动,显示政府需要增加适合年龄较大儿童的运动体育设施。

本会团队挑战36筹备委员会主席雷雄德博士说:「现今社会儿童的健康完全掌握在家长的手裡。外国及本港越来越多研究指出,适量运动不但能够提升儿童的体格及脑部健康,更重要的是有效提升儿童的抗逆能力和社交技巧。」他希望家长能平均分配儿童做运动的时间,亲子运动更有效提升儿童的整体运动量,对家庭健康發展有积极的作用。

本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吴彦明医生就调查结果在儿童、家长及社会三方面作出建议。他鼓励儿童培养做运动的习惯,并鼓励儿童善用坐着、站着及行路的时间多活动身体,减少久坐情况;建议多参与群体、队际活动或运动以领略团队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感。此外,他指出对于年幼的儿童,家长作为同伴能增加子女的运动时间,建议家长宜多与年幼子女沟通,鼓励子女参与他们感兴趣的运动,从而建立健康及快乐的生活模式。家长在安排子女参与课外学习及兴趣活动时,需加入定期参与运动及身体活动时间。而对于子女参与运动竞赛,家长需教导子女正面面对胜负的心态,让子女享受团队运动的乐趣。最后,他建议学校关注学生的功课压力状况,不时评估功课量和考试,并在有需要时作适度调节,使学生在生活作息中有建立做运动的空间;他亦建议学校在课堂积极落实体育课程及推广课后的体育运动,并以家校合作的理念促进家长参与,建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及健康生活的文化。另外,他建议学校在假日及学校假期期间进一步开放校园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而康文署可考虑提供更多亲子活动让父母与子女一同参与,亦应多举办队制活动让年青人可结伴组队參加。同时,本会建议政府增加社区体育场地及设施,并建议政府可考虑促成私人体育会进一步对公众开放,透过加强私人体育会与非政府及学校的协作,进一步推广儿童及亲子活动,共同推动体育运动的文化。本会期望家庭、社区和政府能共同协力,助儿童锻鍊出健康体魄,提升愉快感觉,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有关调查的结果撮要可于以下网址下载



本会团队挑战36筹备委员会主席雷雄德博士(左一)就调查结果作回应,分享儿童做运动的重要性。
儿童及青少年分享他们做运动的习惯和感受。



本会希望透过「运动与快乐 – 香港儿童快乐调查2018」唤起家长及大众对香港儿童运动习惯与快乐感的关注。
share:
返回顶部
立即捐款 立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