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板球場和街市天台看兒童權利
一群高小生和一班街坊的相遇,造就了真正板球場和街市天台的構思。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列明,任何地方的兒童均享有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及參與權等基本權利,兒童有權獲得各種合適的資訊和表達自己的觀點。現正就讀小學6年級的程穎是本屆「荃葵青區的兒童區議員」,她代表當區的兒童區議員分享他們最新關注的議題,希望在葵青區內增設真正的板球場和有意思的街市天台。
增設板球場
「如果能添置板球場,可以令大家與南亞裔青少年的爭執減少,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玩樂場所,我覺得很好呀。」一個南亞裔男孩說道。板球運動(cricket)源自英國,昔日於英國殖民地如印度、南亞地區非常流行,是以板擊球的運動,每隊人數為11人,兩隊相互投球及擊球作賽以贏取分數。本會石蔭中心早前成立了一隊板球隊,巴基斯坦籍成員阿豹說:「在巴基斯坦和印度,板球場隨處可見,而且設備完善。」
可惜現時香港的正規板球場並不多,康文署轄下只有天光道遊樂場和蒲崗村道公園兩個場地,以及一些可進行板球的指定硬地小型足球場和草地球場。然而,位於葵青區的硬地足球場非指定場地,因此團體或個人都不可以借用作板球場。如舉辦正規的11人板球賽,只能夠由團體在3個月前申請北葵涌鄧兆堅運動場,每月更只可使用1節。團體亦可在三個月前申請梨木道公園多用途草地作非指定用途,場地適合6-8人作賽。這些場地未能用於日常練習,更沒有如墊、三門柱等配套設施借用。
阿豹和隊友們平日會選擇在房屋署轄下的足球場或其他場地打板球,但由於沒有掛網等設施,場地負責人及街坊都擔心會造成危險,有時更會有警察過來阻止。若要在區內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練習,的確相當困難,但他們不會放棄板球運動,只因為對他們來說,板球運動是獨一無二的,其滿足感非其他運動可以取締。
程穎等兒童區議員了解到有關問題,經資料搜集及整理後,於2015年4月向香港立法會新界西選區議員梁耀忠提出訴求,希望梁議員能協助轉達以下意見,包括將康文署轄下的硬地足球場、梨木道公園多用途草地改為可供團體或個人預訂場地作板球用途;並加設防止板球打出的掛網及可借用板球用具;增加北葵涌鄧兆堅運動場板球用途的租用節數;重新檢視各場地板球用途的保險事宜;並重新檢視安全設施,加設防止板球打出的掛網及可借用板球用具。
重塑街市天台
北葵涌街市天台活化建議是由地區訪問開始,程穎和其他兒童區議員在區內進行問卷訪問,調查街坊對這個天台的認識程度和所期望的用途。調查發現,街坊不知道這個天台的存在,程穎指出:「那裡空間很大,但卻只有一張凳和象棋枱,大家都沒有好好利用,實在很浪費。」
兒童區議員跟據調查結果,向區議員提出建議,在天台加蓋,讓街坊不用日曬雨淋,方便市民使用;又建議將天台化身成園圃,讓街坊綠化天台,享受種植的樂趣。另外,他們亦提議可考慮舉行市集,售賣青年人的手藝作品,鼓勵本土創作,加強區內人士的交流。
鼓勵兒童參與
過去數年,兒童議員就一些與兒童權利有關的議題向搜集意見,將兒童的聲音帶到兒童議會。讓兒童從日常生活最切身的人和事出發,認識和參與社會時事,最能增加他們對身處社區的認識和歸屬感,了解社區的需要。 為培養兒童的公民素質及意識,本會轄下石蔭、長亨、深井與南葵涌各綜合服務中心於2006年開始推行「兒童區議員計劃」,以「兒童為本」、「兒童參與」、「兒童公民素質」等發展方向,鼓勵兒童參與及關心社會事務。
每名兒童都是一個獨立個體,他們的權利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兒童區議員計劃讓兒童學習和認識自己的權利,向社會人士發表和辯論與兒童有關的議案,將兒童的聲音帶到議會,讓政府及社會人士參考。兒童議會計劃已成功舉辦了9年,為兒童投入公民參與的渠道,為兒童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