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2024年10月19日)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挑戰。若曾經歷不幸事件、欺凌等不愉快經驗,可能會造成心理創傷。童年心理創傷不但影響兒童的情緒和行為,也會影響其價值觀和家庭觀。如果不及時處理,這些創傷將持續影響至青少年期及成年期,甚至可能會轉移至下一代。
香港小童群益會一直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均衡發展,並推動營造有利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以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為了關顧受創傷經歷影響的兒童及其家庭,本會於2013年開始提供心理創傷輔導服務,致力推廣「創傷知情.全人關懷」的服務實踐。我們為3至21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心理創傷個案及小組治療服務,透過實證的介入理論及多感管治療手法,幫助求助者重塑其創傷經歷,擺脫陰霾,健康地成長。
本會心理創傷輔導中心於2024年10月19日舉行「兒童心理創傷研討會2024」,並以「創傷與復元:科學、實踐與希望的結合」為主題,邀請了來自英國、新加坡的學者分享兒童心理創傷的最新研究及國際公認的創傷治療手法,旨在讓業界人士,如臨床心理學家、治療師、社工等,對兒童心理創傷的研究及治療手法有進一步的了解。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劉翀先生在致辭時分享:「本會自2013年起已開展有關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創傷治療的服務,累積了豐富的的工作經驗。自2020年起,我們成立了『心理創傷輔導中心』,在此期間一直擔當著推動本地有關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創傷治療的先導角色,並在心理創傷研究、創新治療手法實踐及評估工具的本土檢證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
三位主講嘉賓中,英國臨床心理學家Mr. David Trickey在專題演講中, 透過認知理論解釋了創傷記憶與其他記憶的不同。他指出,創傷記憶是基於感官及侵入性,並影響著兒童及青少年看待外在世界的方式。同時他亦分享了幾個有利於受創兒童復元的條件。
此外,英國臨床心理學家姚景之助理教授則分享了在創傷知情評估中採用基於優勢的方法的重要性,以及身體功能和兒童創傷性頭部受傷對兒童心理健康影響的最新研究,並提供了針對評估過程所需的實際建議。
來自新加坡的資深社工Ms. Yogeswari Munisamy則透過分享她的實務經驗與博士研究的初步發現,讓參加者更深入了解創傷知情及安全創傷實踐在輔導工作中對服務使用者以至從業員的重要性。
有關心理創傷輔導中心
為關顧受創傷經歷影響的兒童及其家庭,本會致力推廣「創傷知情.全人關懷」(Trauma-informed care and practice)的服務實踐,成立「香港小童群益會心理創傷輔導中心」。針對兒童成長創傷對身心健康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及深遠影響,專為3至21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心理創傷治療服務。本服務採用「依附關係.情緒管理.能力」 (Attachment, Affect Regulation, Competence, 簡稱ARC)的導向介入理論並結合不同的心理治療模式,有效幫助兒童心靈及早得到醫治,重塑其創傷經歷,擺脫陰霾,健康地成長。 本服務主要採用對心理創傷最為有效的「多感官介入治療」(Sensory-based Trauma Intervention),幫助受創傷經歷影響的兒童心靈及早得到醫治,並能夠重塑創傷經歷,擺脫陰霾,重新起步,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