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我係Enedina。」眼前的女生穿着長裙、束起馬尾,說話語氣溫柔,臉上總掛着微笑。Enedina是一位跨性別女性,她在9月時參與本會性向無限計劃所舉辦的聲線訓練小組,與同行者一起練聲和傾談心事,及後更一同參與「請勿重壓——多元性別社群藝術展覽」的創作,向公眾傳遞他們的心聲。
增進大眾對多元性別社群的理解 關注社群精神健康
展覽由本會性向無限計劃籌劃,將於12月15至20日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行。是次展覽共有二十多位來自多元性別社群的年青人參與創作,展品包括性別友善校服、聲音與影像裝置藝術、攝影集等,場內亦設有導賞、真人圖書館及彩虹旗工作坊,歡迎公眾參與。計劃經理Hannah指出,雖然近年有關多元性別社群的故事曝光率增加,但不少人仍然對這個群體存在誤解,故期望透過展覽,讓更多人了解社群所面對的處境,以及關注他們的精神健康。「好多文獻都話LGBT人士有精神困擾嘅比率,比異性戀者高好多,我哋希望大家了解呢個社群嘅人,佢哋面對緊咩處境。」
Enedina與其他跨青一同參與創作展覽中的聲音與影像裝置藝術,透過錄音和照片,分享跨性別人士的故事。在照片中,Enedina穿着自己喜歡的衣服,自在地遊走在香港街頭,表達跨性別人士如何自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亦透過錄音,分享自己對於女性聲線的看法,以及練聲和用聲的困難。在參與聲線訓練小組之前,Enedina靠自學練聲約一年多,坦言直至半年前,自己的聲線才算「pass」——指其表達方法符合社會對女性的性別期望。
參與聲線訓練班之後,Enedina對控制聲線更有信心,還認識了一班同行者,互相扶持和鼓勵。「同導師同埋組員分享嘅時候,佢哋會開解到我。導師同我講練聲最重要係放膽用把聲,要有自信啲,多過符合社會期望。」除了導師和組員之外,她在Hannah身上也感受到理解和陪伴。「練聲班佢都參與其中,令我覺得呢樣嘢唔一定係針對跨女先舉辦,其他人都可以參與,發掘屬於自己嘅聲音。平時佢亦會聽我分享生活上遇到嘅挫折同唔開心嘅事,慢慢幫我開解情緒,令我平靜落嚟,舒服返啲。」
Enedina分享參與聲線訓練班的經歷。
由校服帶來的反思
展覽中另一亮點——性別友善校服,設計師參考年青人的意見,設計出3套性別友善校服,讓公眾思考男女裝校服以外的可能性。Enedina參與前期討論,尤其喜愛長褲外加長裙的款式。「我希望校服可以有更多選擇,學生想着裙就着裙,想選擇着褲都可以。」
對於校服,Enedina也有一些特別的回憶。她小時候希望穿女裝校服,卻遭家人反對。當時她年紀小,對於性別認同、跨性別等等一無所知,只能夠壓抑着情緒。「嗰陣時冇朋友可以分擔同理解我,只能夠壓抑自己想要嘅性別表達,想做女仔嘅感覺,咁樣過咗10幾年。」
感激遇上同行者 愛用相機留下美好回憶
後來爸爸患癌病逝,Enedina搬出去居住,才有空間思考內心真正的渴求和需要。她主動搜尋資料及尋求幫助,認識了跨青團體及本會性向無限計劃,在當中找到一班互相理解的同行者。她特別珍惜和朋友相處的時間,愛用相機為她們拍下美照,紀錄當下生活。「爸爸嘅離開對我打擊好大,覺得好多人一去冇回頭,好多你識嘅朋友,可能突然間唔再喺你身邊。記憶對我嚟講好重要,所以我鍾意影相。攝影係一種方法去表達我點樣睇身邊重視嘅人、事、物。」Hannah在訪問中向我們展示Enedina的攝影作品,相片中朋友們的一張張笑臉,就是與彼此同行的美好見證。
如果你對這個社群有一點好奇,歡迎在12月15至20日到饒宗頤文化館參觀「請勿重壓——多元性別社群藝術展覽」,聆聽他們的故事和心聲。

「請勿重壓——多元性別社群藝術展覽」詳情
日期:2023年15至20日(星期五至三)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展覽廳 A及B(九龍美孚青山道8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