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會一直致力推動兒童及青少年的社會創新與社區參與服務,盼望培養下一代對社會的關懷,鼓勵他們由同理心出發,以創意思維及行動為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推動關愛互助共善社會。
第十屆香港小特首小小施政報告 -「珍 · 玩具圖書館」
參與第十屆香港小特首計劃的招嘉敏、勞琛兒及呂柏嶠同學,分享他們在構思小小施政報告過程中的體會與得著。他們今次以「珍 · 玩具圖書館」為主題,透過問卷及訪問收集意見,撰寫了第十屆小小施政報告,希望向大眾、持份者及政府部門提出建議,打造更吸引兒童和家長,以及適合香港公共玩具圖書館的運作模式。
他們認為玩具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擔任重要的角色,小朋友可藉著玩具和遊戲的刺激,引發內在潛能,更能在互動中提升社交能力。然而,面對時代的轉變,愈來愈多電子產品取替實體玩具的情況,大大減低了兒童在實體遊戲中的自主學習及社交互動實踐。他們亦觀察到玩具收納空間不足、玩具價格上升等問題,不但加劇了兒童玩玩具的成本,令家長為小朋友購買玩具的意欲降低,更導致基層家庭難以接觸到多元化的玩具。有見及此,他們希望提議政府增設更多玩具圖書館,以現今圖書館的方式來整理、保管、借用玩具,讓兒童在社區設置的公共空間免費共享玩具資源,增加他們接觸不同玩具的機會,從遊戲中激發自主學習。
從兒童角度出發 了解玩具對孩子的意義
為進一步設計玩具圖書館的運作模式,他們參觀了全港首間位於香港中央圖書館的公共玩具圖書館,以及由社企成立的「玩具樂園」。談及這次參觀的經歷,他們表示現有的兒童玩具設施令他們眼界大開,對他們的研究非常有參考價值,為優化玩具圖書館提出創新的點子,迎合不同年齡及階層的需要。此外,他們就玩具衛生問題,訪問了「玩具樂園」的負責人郭中傑先生,並了解到玩具的清潔方法,希望能夠仿效當中的玩具清潔程序,應用在「珍 · 玩具圖書館」的運作模式中。
他們表示今次的問卷分析及資源調查,令他們更加留意現今兒童玩玩具的情況。他們發現不足四成的受訪者認識玩具圖書館,甚至有超過五成受訪者從沒有去過香港公共玩具圖書館,而當中的主因包括沒有時間及已超過玩具圖書館年齡上限。由於普遍玩具圖書館的服務對象都是 8 歲或以下的兒童,因此他們希望建議政府擴闊服務對象的年齡到 18 歲以下人士,讓年齡較大的人士也能受惠,並且在各區增設分館及流動玩具車,提供借還玩具服務,以便利市民日常生活。
以熱誠帶動創意 以行動推動兒童多元發展
在今次小小施政報告的發布會中,他們特別以創意話劇形式分享「珍 · 玩具圖書館」的調查結果及建議,希望能夠引起社會的關注,了解玩具與遊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並重新審視社會對兒童需要的忽略。他們希望透過宣傳讓家長了解到玩具的重要性,建立正向教育及影響力,推動兒童多元發展。
「我哋希望透過改善社會一直積壓落嚟嘅問題,紓緩兒童面對嘅各種壓力,將焦點放係兒童在玩樂中成長,而非單方面追求學術上嘅進步。」參加者呂柏嶠。
透過與不同的人深入探討各種議題,他們表示計劃讓他們獲益良多。除了能夠應用到很多溝通技巧,學習聆聽及尊重別人的意見,社工亦鼓勵他們積極分享,以多角度思考,讓他們能夠更加全面地分析及理解問題。
「好感恩能夠參與香港小特首計劃,我覺得自己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心思孰慮,見識亦更加廣闊,更重要嘅係能結識一班志同道合嘅朋友。」參加者招嘉敏。
今次的計劃令他們成為好友,擁有許多共同的難忘回憶。他們表示投放了很多心機及時間去做準備,亦經常會花一整天一起商討建議書,分享意見。而其中最令他們感受深刻的,是不同屆別的年青人互相交流。他們很感謝第十一屆的年青人幫助他們在街上進行問卷調查,而他們亦希望能夠將這份謝意轉化為行動,將他們今次的寶貴經驗傳承給下一屆的年青人,與他們一同學習,一同成長,為兒童多元發展貢獻及努力。

有關香港小特首計劃
以「兒童權利」 及「兒童參與」為理念,香港小特首計劃旨在為兒童及青少年建設一個「兒童及青年友好」的居住環境,營造一個將下一代意見和意願視為重要考慮條件的社會。除了提供發表意見和參與社區事務的平台,香港小特首計劃更會舉辦不同的活動,例如:境內與境外的交流團、機構探訪、分享會及社區導賞等,提升高小及初中學生對社會事務的興趣及參與,鼓勵他們發聲,表達意見。
計劃每年亦會邀請學生撰寫小小施政報告,倡議兒童福利政策,出席與兒童有關之論壇及諮詢會議,參與社區服務。而在計劃期間,參加者更會接受一系列的訓練,包括創意思維、邏輯思考、演講匯報、訪問技巧、問卷分析等,藉此提升年青人的洞察力、前瞻思維及應變能力。
了解香港小特首計劃:https://juniorce.bgc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