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檢討委員會(檢討委員會)在3月30日發佈了『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 第二階段檢討報告』,全面檢視院舍及家舍形式照顧服務(包括兒童院、男/女童院和男/女童宿舍、兒童之家和輕度弱智兒童之家)和寄養服務,提出合共39項改善建議。
香港小童群益會(本會)創立於1936年,屬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兒童服務機構之一。本著「培育新一代.攜手創未來」的宗旨,致力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方位服務,關注他們的身心均衡發展,推動營造有利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本會自1994年起投入「兒童之家」服務,至今開辦11間兒童之家,提供家庭式住宿服務予4至18歲因家庭問題而缺乏成人適當照顧之兒童。本會現就檢討報告作以下回應:
檢討委員會理解到入住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的宿生,家庭或行為問題比過往嚴重及複雜。兒童之家現在的功能已不只滿足宿生的住宿及三餐照顧需要,還要處理他們的成長挑戰、情緒社交需要、特殊學習需要、興趣發展、親子關係、自我照顧及保護等,以備他日安全及順利回歸原生家庭。
本會自2019年9月起自行調撥增加兒童之家資源,在家舍中試驗新工作手法並取得一定成效,亦與檢討委員會建議的方向吻合,盼當局能予以考慮,共同提升服務質素。
本會運用「創傷知情」手法於兒童之家的日常運作,增加資源包括:
- 增加前線照顧同工,『一對一』關顧特定宿生 (即1:4 照顧比例);
- 增加助理社會工作主任作駐家舍社工,為每區的家舍提供即時心理支援及推行宿生個人成長計劃 (即額外助理社會工作主任人手);
- 改善現時的兒童之家的負責社工人手比例至1:16;
- 增加臨床心理學家服務作入宿個案評估及跟進心理輔導,提供60節以上臨床心理服務予30名宿生;
- 增加輔助醫療服務,例如:為溝通能力較差的宿生,配對言語治療服務;
- 增加輔導職系同工及鼓勵原生家庭參予輔導;及
- 供有系統及不同類別的培訓予不同職級同工。
採用新工作手法後,本會透過「困難與長處量表」1評估宿生的有利社會行為、過度活躍、情緒症狀、行為問題、朋輩問題等五個範疇的表現。在經歷36個月的觀察及記錄成效後,發現入住的56名宿生中,六成宿生行為有所改善;其中在過度活躍及情緒症狀兩項中,有八成宿生比入宿時有顯著進步,情況令人鼓舞。
本會樂見檢討報告建議提及類似的改善措施,而本會過往三年在家舍中試驗相關工作手法,並取得實證成效。因此,本會深信以上七項措施定能大大改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令廣大需要入住住宿照顧服務的兒童得益,值得當局參考。
最後,本會呼籲當局盡快與業界商討細節,訂立各項建議的落實優次及時間表,以確保落實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前,有足夠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及相應人手配套,提升家舍的應對資源及能力,以免錯失及時處理個案的機會,使資源配套不足成為保護兒童工作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