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童群益會秉承「培育新一代 攜手創未來」的宗旨,致力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方位服務,關懷他們的福祉和成長。本會期望《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內容可以關愛共融,扶助基層,營造有利兒童及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讓他們可以發揮潛能及貢獻社會。本會就此提出以下有關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的建議:
設立地區兒童館
兒童早期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改變能力最強的成長關鍵期,良好的基礎對於兒童整體和長期福祉至為重要。過去數年,本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推動「童亮計劃」,在地區開設兒童館,令基層可以享用醫、社、教協力推動的優質刺激,為嬰幼兒及其家長提供早期介入服務,當中涵蓋健康、飲食、安全環境、育養質素及早期學習等五大範疇,促進嬰幼兒早期全人發展、協助家長或照顧者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營造健康愉快的成長環境,收窄貧富差距。兒童館更可以利用「健康成長」作召來,為有特別需要家庭提供服務,童亮館試驗為「兒童身心全面發展計劃」的服務對象,包括有情緒精神健康問題的家長、年輕父母、戒毒康復者家庭提供服務。研究結果顯示有關服務對改善親子關係、親職能力感、家長壓力、兒童情緒及行為問題等有顯著的成效。同工們累積了一定的數據、經驗及工作手法,業界亦已準備就緒,希望行政長官支持社福機構參與這類支持弱勢群體,令兒童追上起跑線的服務。
學前幼兒服務如能增加嬰幼兒及早期介入服務,在「及早介入」上便可「支援」與「發展」雙軌並行,提供全面優質服務,達至相輔相成的效果。本會建議政府為0至6歲的嬰幼兒設立地區兒童館,及早為育有嬰幼兒的基層家庭推行立即可行及實證為本的解決方案,填補現時服務上的縫隙,亦可承托、鞏固及放大現時學前幼兒服務的果效,長遠減少隔代貧窮,是未來最有利、可觀的社會投資之一。
完善「兒童發展基金」
本會支持行政長官在政綱內提及的「解決跨代貧窮試驗計劃」,扶持居住在劏房的中學生,引導他們立志開拓未來。計劃與現時「兒童發展基金」相類似,透過師友配對,導師與基層兒童及青年人及其家長建立關係,為他們提供指導,協助他們訂立具特定發展目標的個人發展規劃、分享人生經驗。研究報告顯示,基金推行的計劃長遠能有效為基層兒童和青少年建立正面的學習和工作態度,顯著改善社交技巧、解難、資源管理和規劃未來等能力,並建立持續儲蓄的習慣,對紓緩跨代貧窮有正面影響。本會建議政府完善兒童發展基金,積極推動企業員工或社會人才擔任導師、擴大服務的受惠對象及名額、以及延長計劃時限,確保計劃投放足夠資源及時間協助兒童及青少年脫貧。
確保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立法時有足夠支援服務配套
特區政府擬於今年第三季再次就強制舉報機制的實行細節諮詢持分者,並於2023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有關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的法案,時間實在緊迫。本會喜見政府對保護兒童的關注,增設兒童事務專員負責所有與兒童福祉相關的政策,專門作跨界別的統籌、協調與跟進,從立法、政策與法例執行,以至社會資源配套的分配,以貫徹落實本港的兒童政策。在落實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時,有機會令到兒童住宿服務需求提升,業界相關服務,包括:寄養服務、家舍服務、兒童住宿照顧服務,都要更多人手、培訓及設備。就強制舉報虐兒機制的立法建議,本會要求政府確保制定立法條例時有足夠的支援服務及人手配套,提供足夠訓練及資源,並按《保護兒童免受虐待—多專業合作程序指引》進一步促進跨部門及跨專業的協作,以制定清晰的預防虐兒執行指引,令各前線專業人員能有信心行使法定責任及提供專業服務。
建立專為青少年而設的網上輔導服務平台
新冠疫情令兒童及青少年在學習、社交及情緒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不少研究均指出本港青年精神狀況已達至高危,情況令人擔憂。如何在社區裏及早發現受情緒困擾的青少年,令前線社工、教師、家長及早處理他們的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平台(Open Up)過去五年嘗試以創新方法,由五間機構組成營運隊團,建立網上輔導系統,提供24小時即時及匿名的文字輔導服務,並用人工智能分析數據,預防青少年自殺及情緒支援的工作,反應及效果得到研究數據的支持。本會建議政府盡快總結相關服務經驗,整合青少年的輔導服務,並且善用網上媒體,統整及建立專為青少年而設的網上輔導服務平台,達到更好預防自殺、情緒支援的效果。
改善現行學童牙科保健制度
學童牙科保健服務現時只涵蓋小學生,計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直沿用至今,期間未有檢討及更新。本會認為政府有需要檢討及改善學童牙科保健制度,建議如下1:(一)學童牙科保健計劃擴展至幼稚園及中學學童;(二)為所有參加計劃學童提供每半年一次的基本牙齒及口腔健康護理;(三)增加牙科衛生護理高級文憑及牙科治療高等文憑的學額,以擴充牙齒衛生專員人手,應付及改善學童牙科保健制度的需要。
提升數碼科技在社會福利服務的應用
受限於新冠肺炎疫情及相關的防疫措施,疫情下的社會福利服務受到嚴重影響,服務使用者難以得到面對面的直接服務。社福界在疫情期間一直努力推動創新與數碼科技的應用,發展優質的服務和提供支援。本會建議政府資助社福機構擴展線網上服務及更新服務系統,協助社福機構進行數碼轉型,以強化提供社會服務與支援的模式、提升服務質素與效率。除此以外,本會建議加強對社福界同工在數碼科技上的培訓,令同工能裝備自己,迎接新服務常態及挑戰。
新冠疫情為香港社會不同階層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難以於短時間內回復過往的生活模式。本會盼行政長官能在社會福利範疇投放更多資源,特別是基層的兒童及青少年,協助他們度過難關,得以健康快樂成長。
1 香港小童群益會(2022)。〈關注學童牙齒健康〉。《第十屆香港小特首小小施政報告》,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