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任行政長官上任在即,社會各界都寄予厚望,期望新一屆政府能夠為兒童及青少年努力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香港小童群益會非常關注新一屆政府就社會福利範疇的規劃,特別是與兒童及青少年相關的政策與福利,期望能投放更多資源,以助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就候任行政長官的選舉政綱及競選承諾,本會現提出以下的關注及建議,望候任行政長官能予以考慮。
1. 強化政府管治能力,團結一致為民解困
1.1. 落實政府架構重組方案
為了更有效推動兒童權益的工作,本會促請新一屆政府盡快設立「兒童事務專員」,負責所有與兒童福祉相關的政策,專門作跨界別的統籌、協調與跟進,從立法、政策與法例執行,以至社會資源配套的分配,以貫徹落實本港的兒童政策。兒童事務牽涉的政策範疇相當多,本會建議政府同步檢視兒童事務委員會的職責與功能,考慮賦予委員會法定權力及資源,令兒童事務專員及兒童事務委員會能互相配合,共同探討及監察各政策局的分工,並有足夠的資源在相關的政策局及部門試行新計劃,以更有效的方法推動兒童權益及保護工作。
2. 精簡程序多管齊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
2.1. 「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的配套規劃
本會認為在社區配套不足及偏遠地區的情況下,「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對市民的吸引力有限。本會建議在社區配套未全面落成的情況下推行短期的墟市計劃,以回應區內居民起居飲食的需要及善用未開發的公共空間;亦為願意提前上樓的居民提供租金優惠,有助減輕他們被編配偏遠地區的交通費。另外,本會亦建議政府把現有「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的「新屋邨支援計劃」恆常化,以社福機構連繫政府、區內市民、商戶、地區團體的協作模式,支援新入伙家庭,積極推動市民參與社區事務,協助他們建立支援網絡及加強聯繫,搭建跨界別平台以推動居民建立鄰里守望相助的社區。
2.2. 積極支援本地青年在大灣區的學業和就業
政綱未有提供具體的政策,但檢視現屆政府推行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雖然求職申請數目多,但企業實際的招聘人數遠低於預期。大灣區和香港在文化及制度都存有差異,對青年而言,在大灣區發展事業有別於短期的交流或實習計劃,所以會相對謹慎。本會建議政府推動青年在大灣區發展事業前,需要著力協助青年人裝備自己,加強對當地的認識,了解整體就業市場情況,同時完善當地的支援網絡,確保青年在當地有足夠的支援,以便青年發展未來事業路向。
2.3. 積極推展基層醫療系統建設
現時的基層醫療系統著力為長者及慢性疾病病人提供服務,本會關注兒童及青少年未能在基層醫療系統中接受預防性護理。為確保兒童能夠健康成長,本會期望政府能增加兒童醫療服務的資源,為兒童提供更全面適切的服務,包括:(1) 在陸續開展的地區康健中心加入針對兒童的預防性醫療服務;(2) 擴展牙科保健服務至中學生,以及提供更多不同範疇的牙科治療服務,以助兒童健康成長。兒童的健康應由孩童時期開始培養,本會建議政府可考慮在幼稚園及小學增加運動與身心健康的課程或活動,協助兒童盡早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2.4. 加強地區精神健康服務
新冠疫情令兒童在學習、社交及情緒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第五波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有不少機構都指出本港青年精神狀況已達至高危,情況令人擔憂。本會認為新一屆政府除了加強地區精神健康服務,應考慮參考澳洲的經驗,建立專為兒童及青少年而設的一站式精神健康服務網絡,加強第一及第二層的精神健康護理服務,在及早識別、早期介入、社區為。支援及專科轉介多方面作出協調,加強跨專業服務形式,以減低對專科服務的需求,確保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能得到更適切及個人化的支援。
3. 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
3.1. 推行解決跨代貧窮的試驗計劃
本會樂見候任行政長官關注跨代貧窮的情況,惟政綱內有關扶貧的篇幅不多。本會期望候任行政長官能在日後提出更詳細具體的扶貧目標,訂立中、長期策略,並促進不同政策局互相協調配合,以有效扶助基層兒童脫貧。有關政綱內提出的「解決跨代貧窮的試驗計劃」,本會認為計劃與現有的「兒童發展基金」性質相似,本會建議新一屆政府考慮完善兒童發展基金,擴大服務的受惠對象及名額,以及延長計劃時限,確保計劃投放足夠資源及時間協助兒童脫貧。
3.2. 鞏固家庭功能;優化和增加課餘託管服務和日間幼兒中心的服務;促進家校合作,提升家長在幼兒教育的參與
本會樂見候任行政長官重視家庭支援,為雙職家庭爭取更多支援與服務。本會盼政府加強支援長工時的基層家庭及幼兒的需要,包括增加課餘託管服務收費減免的名額,以及優化幼稚園教育政策,提供更多資助以支援長全日制幼稚園的持續發展,長遠而言應將長全日幼稚園規劃標準納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以減輕幼童家長的照顧與財政負擔。除了加強託兒服務外,本會盼政府主動營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當中包括有標準工時、育兒彈性調整工時、靈活編更制度、彈性調整上班時段、部份工時制、職位共享、在家工作、開放更多兼職機會等,以增加基層家長在工作與家庭照顧上的選擇,長遠有助建立正面家庭關係。
本會建議政府加強家庭培育,包括研究為0-6歲的嬰幼兒設立社區親子中心,填補現時服務上的縫隙,及早為基層的嬰幼兒家庭作出支援,鞏固家庭功能,減低隔代貧窮的情況。此外,加強與社福機構的協作提供更多正向親職教育,讓家長掌握兒童成長及發展里程,促進家長和孩子互動,以及協助他們獲取社區服務與支援的方法,同時宜提高社會及家庭成員對「保護兒童」的意識,提倡正向管教及推廣正向家庭發展的信息。
3.3. 提升數碼科技在社會福利服務的應用
受限於新冠肺炎疫情及相關的防疫措施,疫情下的社會福利服務受到嚴重影響,服務使用者難以獲得面對面的直接服務。社福界在疫情期間一直努力推動創新與數碼科技的應用,發展優質的服務和支援。本會歡迎政府加強促進社會服務現代化,建議政府資助社福機構擴展線網上服務及更新服務系統,協助社福機構進行數碼轉型,以強化提供社會服務與支援的模式、提升服務質素與效率。除此以外,本會建議加強對社福界同工在數碼科技上的培訓,令同工能裝備自己,迎接新服務常態及挑戰。
3.4. 制訂整體的青年政策和青年發展藍圖;積極吸納青年加入各類政府法定機構
本會認同新一屆政府需推動更全面的青年發展政策。為了令政策更貼近青年的訴求,本會建議政府增加邀請青年人參與討論及制訂政策的機會,與政府共同制定與自身有關的政策。本會認為除了邀請青年加入政府法定機構或透過青年發展委員會作為青少年公民參與的平台外,政府必須更「貼地」,提供多元化的官民溝通渠道,建立新的電子溝通平台,設政府官員回應機制,亦可以加強與非政府機構、地區組織的協作,舉辦地區活動以收集青年的意見,確保青年人的聲音真正得以聆聽及採納,制訂切合青年需要的政策。
3.5. 推廣職業專才教育
本會認同政府為青年開拓多元出路的原意,但需檢視現有職業專才教育的推廣成效,如早前審計署指出有提供職業專才教育的學院出現收生不足的情況,實際效果成疑。本會期望新一屆政府在青年志向培育的支援上作長遠規劃,除了在中學、高等教育的層面推廣職專教育,本會建議政府牽頭與學校及提供多元生涯規劃服務的非政府機構聯繫,在社區青少年服務及職前訓練注入生涯發展的元素;鼓勵更多持份者,包括各政府部門、業界及非政府機構採用資歷架構,帶頭認可職專教育和相關的資歷。
新冠疫情為香港社會不同階層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疫情現正趨緩和,但香港市民距離正常生活還有一段距離,亦難以於短時間內回復過往的市況。本會盼候任行政長官能在社會福利範疇投放更多資源,特別是基層的兒童及青少年,協助他們度過難關,得以健康快樂成長。